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就业、用车体验全面反转?2024年汽车圈的冷思考

去年冬天,我在小区楼下和邻居老李闲聊,他一边擦着自家十几年的合资轿车,一边抱怨新能源“抢了风头”。“等电动车哪天凉了,看谁还敢降价卖油车!”他语气里带着点期待。但真要让新能源突然消失,日子会不会如他想象那样美好?其实未必。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有驾

身边不少朋友都觉得,如果没有了电动车市场,最惨的应该是那些已经买了纯电车型的人。毕竟几十万砸进去了,要是政策变动或者配套停滞,这钱可就打水漂。可现实并没那么简单。我有个同事开着三年前买的国产纯电SUV,每次聚会总被调侃:“你这以后还能换新不?”但他说,只要能跑,哪怕二手残值低点,也不是不能接受。真正难受的是心理落差——而非生活无法继续。

再看另一群人:一直坚持油车信仰的老炮们。他们觉得只要新能源退出舞台,传统燃油就能重新当家作主,各种福利回归。但仔细想想,这种设想很可能只是幻觉。我记得2012年刚毕业时攒钱买人生第一辆合资紧凑型轿车,那时候提热门车型加价成常态,还得托关系才能早日上牌。配置选装表翻来覆去琢磨半个月,到头来还是被销售一句“这个颜色没现货”堵回去。当时没人指望厂家主动降价,更别说什么一口价、终端优惠几万块。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有驾

现在不同了,新势力搅局,让合资品牌不得不跟进价格战。“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正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新选择摆在那里,大伙儿才敢讲条件。一旦竞争消失,不管你多喜欢汽油味儿,也只能任由市场把控定价权。有人问过我,“是不是现在入手B级燃油更划算?”我的回答总带保留,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压力的时候,好处往往轮不到消费者头上。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如果未来政策重心再次偏向传统能源,为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各地限行限牌肯定更严苛。不少城市本就对国三及以下车辆逐步清退,一旦整体排放压力增大,就连国五也未必安全。有朋友最近准备换新,说考虑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宽松的窗口期,但环保指标压顶,这个盼头恐怕越来越渺茫。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有驾

跳出个人视角,把目光放到整个行业层面。今年中国汽车产业营收规模已突破10.65万亿元,比房地产还高整整1万亿。这背后不仅仅是一堆数字,而是真真实实支撑起数千万甚至上亿人的饭碗。从工厂流水线上的装配工,到动力电池研发团队,再到搞智能驾驶算法的小伙伴,每一个环节都与新能源汽车密不可分。我认识的一位做充电桩安装的小哥,从前给物业送快递,如今靠这一行养活全家。他说如果哪天订单断崖式下滑,“只能回老家干体力活”。

曾经有段时间,本地一家外企零部件公司招聘,只招熟悉某进口发动机技术的人才,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兴趣寥寥。而现在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产业链壮大,不少岗位从国外流向国内。本科同学小刘就是典型例子,以前投简历碰壁,现在专攻动力系统电子化升级,被猎头挖走涨薪两轮。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骤然萎缩,大量岗位恐怕又会流失到海外,本土供应商也将遭遇洗牌潮。这些变化,不只是企业账面数据上的波动,更直接影响无数普通家庭收入稳定性。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有驾

别忘了一项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数据: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假如未来所有需求重新集中在燃料领域,上游供需关系立刻紧张起来。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加满一箱92号汽油发票,都感慨成本直线上升。“以前300块能跑一个月,现在400都悬。”这还只是在目前混动、电驱大量分流用户后的情况。如果明天全部恢复到纯内燃机时代,加之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税费调整空间存在,上班族每月通勤成本轻松翻倍不是危言耸听。有司机师傅开玩笑说,“以后打出租得先问钱包受不受得住。”

另外一点,经常混迹于二手交易平台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近几年部分热销车型保值率明显下降,有人归咎于新势力冲击,其实核心还是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当年谁想到自主品牌可以凭借智能化、高性价比,在短短几年间改变格局?即便如此,有些习惯坚守传统观念的大哥依旧怀念过去那种“一款神车畅销十年”的黄金年代,却很难接受如今更新迭代速度如此之快。“修理厂师傅忙不过来,全靠电脑检测仪”,这种吐槽成了新的日常梗,但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生态链条正在经历巨大转型期的不适应感罢了。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有驾

偶尔坐公交上下班,会遇见不少抱怨交通拥堵或限号烦恼的大姐大叔,他们嘴里经常挂着“早晚还是烧汽油踏实”。可真等那一天回来,很可能发现路况更加拥挤,加完一次95号比吃顿海鲜还贵。而且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对于新增车辆指标卡得死死的,并不会因为能源类型倒退而有所缓解。不少摇号族苦等多年,希望抓住新能源窗口期早点圆梦,否则名额越来越远,只剩下一声叹息罢了。

写这些并不是唱衰任何一种选择,而是在用切身体会提醒大家:无论站在哪个阵营,用脚投票最终都会影响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从维修技师接单量,到家庭购置预算,再到上下游供应商排产计划,每一个微小决定都会汇聚成行业洪流。有时候以为自己站在胜利者的位置,其实不过是另一个循环开始之前短暂喘息而已——最后谁真正获益,还真的不好说啊!

新能源车退场后油价暴涨?2024汽车圈深度冷思考-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