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天发现个有趣现象——以前大家聊新能源车,张嘴闭嘴都是续航多少、充电多快,现在居然开始研究底盘悬架了!上周陪同事去试驾,销售小哥全程都在强调"咱们这车底盘调校多专业",听得我直犯嘀咕:现在十几万的电车都开始卷底盘了?这玩意儿真能开出区别?
带着这个疑问,我特意找来了最近关注度很高的长安启源A07。说来也巧,朋友老张刚提了辆顶配版本,听说我要试驾,直接把车钥匙拍桌上:"开去跑山!这车过弯比我家那辆宝马3系还稳!"这话说得我好奇心直接被拉满——十五万的新能源车,底盘能玩出什么花来?
一、底盘玄机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钻进地库仔细打量这台车,最先吸引我的倒是车底布局。掀开底盘护板,后桥位置赫然摆着个H型多连杆结构,这玩意儿在20万级油车里都少见。老张看我蹲着研究底盘,得意地掏出手机:"看这后悬架,对比下Model 3的筷子连杆,厚实程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更让人意外的是前后轴荷比。销售说工程师硬是把电池包位置调成了50:50的黄金配重,这比例平时只在宝马宣传册上见过。实际开起来确实有意思——掉头时车头不会像前驱车那样"推头",倒像是整个车身在平移。
二、山路实测打破刻板印象
周末特意挑了段网红跑山路线。前半段连续S弯,原本担心电车重心低容易晕车,结果这车悬架韧性十足。急转弯时侧倾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像坐船似的左摇右晃,也不会颠得人屁股发麻。同行的改装车爱好者小王当场掏出测速仪:"刚才那个回头弯,咱们时速65过的,比上次开的雅阁快了整整10码!"
最惊喜的要数轮胎搭配。原厂配的18寸55扁平比轮胎,过减速带时"咚咚"两声就过去了,完全不像某些新能源车硬邦邦的颠簸感。老张说这车还能选19寸轮毂,不过我实测发现日常家用还是18寸更香——既省了换胎钱,过坑洼路面也更从容。
三、菜鸟秒变老司机的秘密
新手妹子小美听说我们要试驾,死活要跟着来体验。结果在高速匝道上,这姑娘居然双手脱离方向盘拍了段视频——原来这车的车道居中保持能自动画龙,方向盘自己转得比驾校教练还稳。等红绿灯时更逗,她全程盯着AR-HUD投影在挡风玻璃上的歌词,完全忘了看路。
不过真要夸的还是增程器存在感。有次跑长途电量耗尽,要不是仪表盘提示,根本察觉不到发动机什么时候介入的。等红绿灯时特意熄火再启动,方向盘连抖都不带抖的,这NVH控制确实对得起"无感介入"的宣传。
四、掀背设计暗藏小心机
起初觉得溜背造型肯定影响空间,直到帮表弟搬家才见识到这车的能耐。后排放倒后塞进去整张电脑桌不说,最绝的是开口高度正好1米8——我1米75的个子搬东西不用弯腰,终于明白为啥销售说这设计是"站着装货"了。有回帮开影楼的朋友运灯具,那些异形灯具箱居然全塞进去了,比他那辆CR-V还能装。
五、十五万买底盘值不值?
试驾完约了开修车厂的老李喝茶,他听完底盘配置直拍大腿:"这用料放在油车时代,没二十五万下不来!"确实,现在新能源车拼性能参数容易,真要像启源A07这样在看不见的地方下本钱,反倒成了稀缺品。最近陪朋友逛4S店发现,来看车的年轻人十个有九个都要试过减速带,看来大家是真开始关注驾驶质感了。
记得有天下暴雨,开着启源A07经过积水的隧道口。旁边几辆车都小心翼翼减速慢行,这车愣是稳稳贴着地面冲过去,底盘传来的反馈清晰得能数清压过几块砖。那一刻突然理解,为什么现在连买菜车都要卷底盘——好的驾驶质感,真的能让每天通勤变成享受。
试完车最大的感触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终于从参数表的数字游戏,进化到真刀真枪的驾控体验。就像老张说的:"以前花十五万只能买到四个轮子加沙发,现在连底盘调校都给你整明白了。"下次再有人问新能源车值不值,或许该反问一句:"你试过它的底盘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