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米2多的“游艇”,骨折价27.97万,扮相力压E级,奈何知音难觅
实话说,乍一看到凯迪拉克CT6那仨瓜俩枣的月销量,我直接宕机了。这年头,买车也流行“扮猪吃老虎”的反套路?明明是深藏不露的潜力股,愣是把自己活成了门可罗雀的“老实人”。
你说它拿不出手吧?五米多的身段,三米一的轴距,杵在那儿,气场压根儿不怵那些动辄七位数的座驾。内装也颇费心思,33寸的巨幕,AKG的御用音响,还有那静谧如深的隔音,窝在里面,舒坦得一塌糊涂。现在终端优惠也给力,咬咬牙,跟奔驰C级一个价,甚至更划算,照理说,这性价比都快溢出来了。
可吊诡就吊诡在这儿,为啥这等好物,偏偏乏人问津呢?莫非真是“好货也怕没人吆喝”?
品牌这玩意儿,有时候就跟命理似的,说不清道不明。奔驰、宝马、奥迪,这仨字一亮出来,自带圣光。经年累月攒下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凯迪拉克这些年也算卖力,又是降维打击,又是花式营销,但要撼动BBA的铁王座,着实还需时日。这就好比追白月光,光有赤诚之心还不够,还得有让她芳心暗许的筹码。
当然,一味指摘品牌也不公允。CT6自身的产品力,也有那么点让人犯嘀咕的地方。
轴距是够长,但后排的空间利用率,说句实在话,略显局促。你要说居家过日子吧,可能差点意思;你要说商务接待吧,又好像少了点镇场子的气魄。这就有点像海选,硬件都达标,但就是欠缺那么点“一见钟情”的火花。
还有那台2.0T引擎,账面数据够看,但总觉得少了点豪华品牌的专属味道。要知道,别克、雪佛兰也用同款,无形中就把格调拉低了。这就好比你身着高定,结果发现Logo是热熔胶粘上去的,瞬间社死。
所以说,凯迪拉克一味靠“挥泪大甩卖”,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得琢磨着把自己的品牌格调给树起来。这绝非一朝之功,需要细水长流的投入,包括营销、推广、用户体验等等。就像筑金字塔,地基不稳,再华丽的堆砌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产品力也得紧跟。引擎这块,真得好好雕琢雕琢,搞出点自家独有的名堂来。别老想着跟别克、雪佛兰“资源共享”,要做出区隔,让消费者觉得这钱花的物有所值。后排空间也得精益求精,毕竟,现在人都讲究舒适至上,尤其是豪华车,那必须得把乘客伺候得妥妥帖帖。
此外,CT6的定位也略显拧巴。一会儿想跟BBA硬碰硬,一会儿又想靠价格优势揽客。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反倒让潜在买家举棋不定。不如索性点,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深耕某个细分市场,或许还能柳暗花明。
归根结底,我觉得CT6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厮杀那么简单。它跟咱们华夏的一些传统文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技艺精湛,品质上乘,但就是缺乏推广,很难被普罗大众赏识。凯迪拉克需要另辟蹊径,找到一种能够与中国消费者的文化情感同频共振的方式,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和认同感。
CT6这车,底子是不错的,就看凯迪拉克能不能妙手回春,把它给盘活了。但愿他们能直面症结,积极求变,让CT6在车市中觅得一席之地。就像一颗蒙尘的璞玉,只要拂去尘埃,就能绽放出夺目光彩。
话说回来,诸位对凯迪拉克CT6怎么看?觉得它销量扑街的症结在哪?有啥高见能助凯迪拉克一臂之力,提振CT6的销量?评论区燥起来,咱们一起侃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