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最近的变化,好像卡的快要跳針了。你看,去年纯电车销量占比刚刚突破20%。再不然,那些自主品牌新推出的口号车,实打实地铺天盖地,从性价比到配置甚至电池技术,都在挤压合资的空间。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去年我在店里碰到一个老客户,问我:你说,这油车还能撑多久?那会儿没细想过,只觉得还能用啊,为什么不行?但其实心里明白,现在的新能源优势明显,油车的优势在逐渐变成体面。
等我翻了下笔记,看到某个销售聊天记录:这款卡罗拉更新了外观,标志性的小C灯变得更锐了,但车的感觉依然老样子。我心里一动:其实这就是一辆万变不离其宗的车,只是换壳子,外表焕新。它的价格稳定在11万到13万间,样本少,估算体感,整体市场的接受度还算可以。你看,和它对标的比如思域或高尔夫,差异就体现出来。思域给人精神焕发的感觉,甚至运动了不少,但油耗和后排空间优势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高尔夫,虽然品牌认知高,但价格动辄更贵,样本少一大堆不说,维护成本还算公平。
你是否会考虑买燃油车?我说句实话,这个问题还挺值得思考的。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城里打工的,日常通勤一公里一个油站,油耗和维修的麻烦远比想象中多。这个月我认识个朋友,他刚换了台电动车,竟然说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去跑4S店了,快修快修,根本不用预约。我也知道,新能源的技术门槛和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也不是简单换个电池盖盖殼就能搞定的。就像做饭一样,意外总会发生。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去年我还专门跑了个短调研,遇到一个销售问我:你觉得现在油车还能撑多久?他自己都笑着说:估计还能混个三五年。但是真的,市场的脚步那么快,技术推陈出新,油车的优点其实大部分都被削弱了。比方说,油车的百公里成本我算过(这段先按下不表),在还算稳定的情况下,大概在4元/升,油耗在6升/百公里左右的标准下,油钱大约24元。加上维护,年开1万公里,差不多也得快千八。反而电动车的电费平时也就几毛钱一公里,虽然充电不免费的节奏少见,但整体算下来,也挺划算。
我记得曾跟一个维修工聊天,他说:你说油车越来越吃香,还是新能源一时风头。我反问自己:到底是技术的胜利,还是大众的被惯出来的惯?
你相信未来油车还能像今天这样活好久?我觉得,不能全盘否定油车的存在,但保守点说,未来五年,像卡罗拉这样的车型,更多的可能是维持稳定——继续卖,继续出,但整体市场份额会逐渐被新能源瓜占。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自己曾经拍过那辆老款卡罗拉,还记得车漆白得发亮,个头刚刚好,不大不小。当时还觉得这车挺耐看。但现在一看这新款,心里就直想:换了新的面孔加持,也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妆扮。这让我不由得思考:是不是竞争其实早就变得无声无息了?你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才算真香的升级?
讲真,油改电这样俩头吃的更新,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车企其实也在试探市场的承受力?千降万降,降不下来,新能源充电桩却越盖越快。这个节奏,真让人感觉像极了某段时间的手机更新:外观变新,但核心还是在变化或未变之间摇摆。这段时间,除了性能提升,消费者心里那点小期待也在慢慢变化。
那你说,消费者还会有买油车的理由吗?还是说,个别情怀派会一直陪走?我觉得,今后的油车销量,可能会像现在低迷或者刚刚稳定,保持一个节奏,像个老友一样,偶尔还能见到一会儿。
不着急下结论。这场油改电的变革,到底会让谁掉队?谁最可能逆袭?这都还得看市场的气氛,我只想知道,你愿意为你的第一台车,赌一把,依然等着油车的下一次春天吗?还是早就准备换新能源,从一开始就不折腾那些续航焦虑?
(这段结束,留个问号,或许下一次去看看车,心里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这样的脸面升级,到底是为了迎合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