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最近真是着急了。前几年还慢悠悠守着油车阵地,结果新能源时代被一堆新势力追着跑。这不,最新亮相的本田GT,干脆直接把华为的光场屏搬进来了,试图打一张“科技翻身仗”。
光场屏是什么?简单理解,它不是单纯把屏幕做大,而是通过特殊的显示技术,把有限的屏幕投射出类似40寸的视觉效果。传统车机怕强光,日头一晒就看不清,光场屏几乎不受影响,清晰度和立体感比常见液晶屏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换句话说,本田的车机,现在不是“更大”,而是“更深”。
听起来很炫,但真用起来呢?我今天现场体验了一下。第一感觉确实震撼,和VR眼镜的观感挺像:导航地图立体感更强,色彩饱和度很高,你会觉得“哇,这和普通大屏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可过了几分钟,我的眼睛开始有点酸。原因很简单——过度清晰、过度鲜艳,在短时间里挺惊艳,但在长时间驾驶中,可能会变成负担。
这点其实挺关键。车机不同于手机,手机你觉得累可以放下不看,但开车时屏幕一直在你眼前晃。一个让人眼疲劳的“新科技”,会不会在体验层面变成减分项?这是个问号。
对比一下同级别的竞品。小米SU7走的是“大屏路线”,搞一块16英寸起步的中控屏,直接压视觉冲击;问界M9则主打多屏互动,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一应俱全;理想L9强调车内大屏+娱乐生态,把孩子、家庭场景玩得溜溜的。而本田的光场屏,看似“独辟蹊径”,但在应用生态上还是“单兵作战”,没有那种全车联动的体验。
这让我想到本田的尴尬处境。传统车企在智能化上普遍落后,想要“后来居上”,往往就只能找个点来突破。光场屏就是这样一个点子:它确实新潮,能吸引眼球,也能在宣传口径上打出“行业首搭”的噱头。但问题是,本田的智能座舱逻辑、语音交互、车机生态是否跟得上?如果只是换个“超级显示器”,却没有匹配的内容,那这套技术很可能就成了“镶钻筷子”——好看,却不实用。
不过话说回来,新技术总要有人先上。本田敢第一个吃螃蟹,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就像当年大家嫌弃触控屏难用,现在却成了标配。如果未来光场屏能优化算法、缓解眼部负担,再叠加上更完善的交互和生态,确实有可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
所以我给的判断是:目前的光场屏,更像“炫技”而不是“杀手锏”。你要是抱着尝鲜心态去体验,本田GT的确能带来新鲜感;但要是真考虑买车,建议还是先亲自试一试,看自己能不能适应这种过度清晰的效果。
毕竟,科技再酷,也得以驾驶舒适和安全为前提。对车主来说,导航顺手、语音识别准确、交互逻辑自然,比一块炫酷的屏幕更重要。
本田这次的尝试,我给80分:勇气有余,体验未满。未来它能不能把光场屏变成真正的优势,就看后续能不能补齐软件和生态这块短板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