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经济发展放缓,电动车崛起,产业转型思路多

广西贵港这块地方,说实话你要问十个人能有几人能一口说出它究竟牛在哪儿,大概率是“电动车有点猛”,剩下嘛,脑中一片模糊。

贵港经济发展放缓,电动车崛起,产业转型思路多-有驾

话说回来,这座城市的名字挺响亮,咱一说就给人一种“贵在有港”的架势,听起来像很有底气。但要论近几年发展嘛,确实让人有些揪心,经济数据一摆出来——地级市GDP排到“九阿哥”位置,这可真是有点不争气。

那么话题绕回来,贵港接下来该怎么翻身?有人说要靠水港资源,有人主张发展传统工业,但其实低头看看现在的产业结构,你会发现电动车这个“新宠”已经悄然占据了舞台中央。

你说,这是不是贵港的救命稻草?

仔细瞧瞧数据,去年的两轮电动车整车产量高达283万辆,配件247万套,这个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全中国排在第四的位置,差一点都能摸到前三的门槛。这么一看,就算贵港其他行业不那么亮眼,这个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妥妥能撑起一片天。

但产能在手,野心也得有。

组装贴牌、批量生产,贵港已经做到全国数一数二,可如果只满足于量,那就有点小家子气了,是不是?

我倒觉得,在新能源浪潮滚滚而来时,贵港何不趁机把自己打造成电动车出行的标杆城市,直接做个全国样板,这才叫把优势吃到骨头里。

说起来新能源电动车,这可真是新时代下的潜力股。

前两年还在纠结油价疯涨、道路越来越堵,如今谁还不梦想骑着小电动穿梭城里各个角落?

不仅方便,省心,还环保,关键是停车再也不用抢车位,随停随走,这种幸福只有骑过电动车的人才懂。

上班族通勤、老人赶早市、年轻人夜市兜风、乡下串门买菜,电动车早已成了各年龄层的刚需,甚至可以说,电动车就是现代城市生活的必备“神器”。

而贵港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趁着产业链完善,基础牢固,直接把“电动车之都”的名头坐稳。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而是实打实把优势变成影响力,还能拉来全国各路资本和巨头,热闹得很。

想象一下,贵港一年办一回新能源电动车展,行业大咖齐聚一堂、“新国货”吃瓜群众蜂拥而至,媒体报道连轴转。

这场面不亚于一场科技春晚,说不定下一个电动车“华为”就从这里走出来。

然后你再盯着贵港瞄准年轻群体开发潮流款式,不经意间搞一波爆款,不仅让传统销量坚挺,还能让周边大县的“梦想一族”欲罢不能。

谁家没有几辆电动车?光贵港附近的人口基数就已经让人眼红,只要你设计得够新鲜,价格够灵活,消费市场自然不怕没有“水花”。

城市主力是个人,电动车主力是家庭,“一种新款三轮车既能载货又能接孩子”,听起来像段子,但其实已经悄悄地改变了整个贵港的职场和家庭生态。

贵港经济发展放缓,电动车崛起,产业转型思路多-有驾

有人说岭南F3的东南亚市场相当火,但真比起来,国内市场才是那个巨无霸。

全国几百座城市,哪一个不需要电动车?这水有多深,只要贵港敢试试北望,直接狙击全国市场,把握每个城市的电动刚需,你的份额绝对可观。

其实再说回电三轮,别小看这个细分品类,居家、货运都有庞大的需求。

尤其是最后一公里、城乡物流、老年群体日常出行,这一类产品一旦做精了,不愁没有市场。

贵港有基础,有产能,万事俱备,只差冲出旧思维的那股干劲。

不过呢,说到“智造升级”,单靠产量拿牌坊,那是小打小闹,持久战拼的是技术和创新。

如同合肥引入蔚来汽车那套思路,你不仅把总部和工厂引进来,还得设立专门的产业基金,把电机控制、车联网这些高端零部件企业统统吸纳,最后甩出来一条从电池研发到终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这里可不是说说就完事,要做“新能源电动车之都”,贵港需要成为中国电动市场的那只“豹子”,跑得又快又稳。

贵港经济发展放缓,电动车崛起,产业转型思路多-有驾

对了,在应用场景上,贵港其实可以把自己的本地特色充分发挥一下,比如西江黄金水道,可别让它只停在“有港”的口号上。

开发电动三轮货运专线,把港口最后一公里物流难题彻底化解。

这样一来,贵港不仅能做生产老大,还能做物流先锋,把电动车用到极致。

再比如和文旅部门玩联动,搞出“电动车+旅游”模式,在景区布智能换电站,游客来了直接扫码骑行,畅游全城不怕掉链子。

想象一下大家在西江边骑电动车环游,发个抖音,贵港自然就成了网红打卡地,“绿色出行”新名词分分钟刷新大家认知。

等真建起“电动车专用道”,再配上“潮汐充电桩”,贵港一夜之间成了智慧出行的试验田,新技术和新模式尽管上吧,前期有试错空间,只要敢想敢做,效果出奇好。

当然,产业升级你不能只看硬件,人才才是根本。

比如贵港高校若能及时开设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相关专业,培养一批电动车行业的“自己人”,既懂技术又有审美,未来城市发展不用担心后劲。

照搬柳州五菱的那句名言: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

贵港若能针对东盟市场研发有地气的高温高湿车型,把“贵港制造”推到国际市场也不是梦。

一个城市的活力,往往藏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闭环中。

这三条路一旦打通,贵港就真不怕被人说落后什么了。

还不是靠实力直接碾压,胸脯拍得特别响。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会问,那贵港的转型是不是还可以更彻底点?

其实新能源汽车这条路,比传统产业转型要实在省力些,不用大刀阔斧从头再来,只要原有基础重叠升级,每一步都能看到收益。

有些城市还在讨论,什么政策红利、人才流动、基础设施,贵港其实可以小步快跑,边做边调,不用等到万事齐备才下场,只要方向对了,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条好路。

你再回头体会下,那句“贵港贵港,贵在有港”,就这电动车产业一折腾,整个城市气质都能变一变。

原本让人发愁的“落后”,说不定就成为下个时代的亮点和经典案例。

当然话也不能说太满,贵港目前想彻底成为样板之城,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生态建设、人才培养,每一项都是大工程,但只要方向没错、执行到位,这个“电动车之都”绝对不是一句空口号。

对比下原来的城市定位,不难发现转型其实没那么难,难的是敢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广西,其实一直都有点“低调的美”。

贵港如果能靠新能源电动车腾飞,等于用新时代的“智造精神”重新定义了自己,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焕发新活力,也让广西在全国布局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咱们说到底,产业不等于GDP数字那么简单,关键是能不能实实在在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让市民有幸福感、有获得感。

未来贵港电动车产业若能影响更多人,带来更便捷、更绿色的城市生态,这才叫“样板之城”。

讲到这里,你觉得贵港还有哪些可能没挖掘出来的突破口?

有没有什么新想法,觉得这座城市能靠电动车产业再往上冲一冲?

一起来分享点你的高见,说说贵港未来这盘棋吧!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