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这5个零件必须定期换,不换隐患大,老司机速看

当一辆家用车勤勤恳恳地跑到了八万公里这个里程数,许多车主的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这个数字不大不小,像是一个坎儿,车子似乎还是老样子,开起来没啥大毛病,但每次去保养,修理厂或者4S店的师傅总会递过来一张长长的单子,上面写着一堆建议更换的零件,价格加起来着实让人心头一紧。

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疑问:这车开得好好的,真有必要花这笔钱吗?

他们是不是想过度维修,好多挣点钱?

车上这5个零件必须定期换,不换隐患大,老司机速看-有驾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确实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其实,汽车和人一样,有些问题是潜伏的,等到症状明显的时候,往往已经不是小毛病了。

在八万公里这个节点,确实有几个关键部件进入了“高危期”,它们就像埋在车里的“定时炸弹”,不及时处理,轻则让你的车性能下降、油耗增高,重则可能在半路把你扔下,甚至导致上万元的维修费用。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经验教训的总结。

咱们先从一个最容易被忽视,但后果最严重的东西说起——正时皮带。

很多朋友可能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它藏在发动机的盖板里面,平时根本看不见。

它的作用,打个比方,就像是发动机内部的总指挥。

发动机里有活塞在上下运动,有气门在开合,一个负责产生动力,一个负责吸入油气、排出废气。

这两者的动作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活塞上来的时候,气门必须正好关闭,否则就会撞在一起。

正时皮带就是连接着驱动活塞的曲轴和控制气门的凸轮轴,确保这个精确配合的“指挥官”。

问题在于,大多数正时皮带是橡胶制品。

橡胶这东西,最怕的就是时间和高温。

发动机舱里的温度动辄上百摄氏度,皮带还要承受着巨大的拉力和高速转动,时间一长,老化、龟裂、失去弹性是必然的结果。

最可怕的是,正时皮带的损坏几乎没有任何前兆,它可能在任何一次你启动车辆或者正常行驶时,毫无征兆地“啪”一声就断了。

这一声轻响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指挥官没了,活塞和气门的运动瞬间错乱,高速运动的活塞会狠狠地撞上没来得及关闭的气门,行话叫“顶气门”。

车上这5个零件必须定期换,不换隐患大,老司机速看-有驾

轻则,气门被顶弯,需要拆解发动机进行大修,费用至少几千元起步;重则,活塞破碎,缸体受损,整个发动机可能直接报废,更换一个发动机总成,那费用就是几万元了,比你当初买车省下的钱多得多。

所以,对于使用正时皮带的车型,厂家说明书上建议的8万到10万公里更换周期,一定要严格遵守,甚至考虑到我们国内城市路况拥堵,车辆怠速运转时间长,提前到8万公里更换,是花小钱省大钱的明智选择。

当然,现在很多新车型,包括我们优秀的国产汽车品牌,越来越多地采用金属的正时链条,理论上寿命更长,但也不是绝对的万无一失,跑到十几万公里后,链条也可能因为磨损而被拉长,导致异响或动力问题,同样需要检查。

说完了发动机内部的“指挥官”,我们再聊聊负责传递动力的“血液系统”——变速箱油。

大家对换机油都非常熟悉,但对更换变速箱油却常常忽略。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变速箱就是负责梳理和传递力量的“中枢神经系统”,而变速箱油就是维持这个系统正常运转的“血液”。

它的作用远不止润滑那么简单,它还要负责散热、清洁以及通过液压来推动阀体实现换挡。

变速箱内部是极其精密的,有无数的齿轮、阀体和离合器片在高速摩擦。

变速箱油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会逐渐被高温氧化,性能下降,同时还会混入齿轮磨损下来的金属碎屑,变得越来越脏。

当这锅“好油”变成了“脏油”,你的车就会开始闹情绪了。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换挡不再平顺,会有明显的顿挫感,就像有人在后面推你一把;或者升降挡反应迟钝,深踩油门,车子要“思考”一下才肯降挡提速。

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变速箱内部的精密阀体被油泥堵塞,或者离合器片因为润滑不良而在打滑、磨损。

长期这样下去,小毛病就会拖成大问题,最终导致变速箱大修。

如今自动变速箱的维修成本非常高昂,动辄上万。

所以,不要再轻信某些“终身免维护”的说法,对于绝大多数家用车来说,每6-6万公里更换一次变速箱油,是保障其长久健康运行的必要措施。

尤其是经常在市区走走停停,或者驾驶风格比较激烈的朋友,更应该缩短更换周期。

车上这5个零件必须定期换,不换隐患大,老司机速看-有驾

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个点燃激情的“小个子”——火花塞。

汽车能跑起来,全靠发动机气缸里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被引爆,产生巨大的推力。

而负责点燃这把火的,就是火花塞。

它在顶端释放出一道强力的电火花,瞬间引爆混合气。

这个小零件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要承受几千度的高温和上万伏的高压,还要在充满化学物质的燃烧室里反复工作。

长此以往,它的电极会被逐渐烧蚀消耗,就像蜡烛越烧越短,同时,燃烧产生的积碳也会附着在上面,影响其点火性能。

一个“疲劳”的火花塞,点出的火花会变弱,甚至有时候会“罢工”。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油耗增加,因为燃油没有被充分燃烧就排出去了;动力下降,感觉车子加速没劲,软绵绵的;怠速时车身会不规则地抖动,因为某个气缸工作不良;以及在天气冷的时候,启动变得困难。

火花塞根据材质不同,寿命也相差很大。

最普通的镍合金火花塞,寿命也就两三万公里。

好一点的铂金、铱金火花塞,则能坚持到八万甚至十万公里。

当你的车跑到八万公里时,即便是长效火花塞,也基本到了寿命的末期,性能已经大不如前。

更换一套火花塞的费用并不高,但它能换来更强劲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和更平顺的驾驶感受,这笔投入是非常划算的。

再来看看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轮胎。

轮胎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它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车上这5个零件必须定期换,不换隐患大,老司机速看-有驾

轮胎的主要材质是橡胶,和正时皮带一样,它也怕时间和环境的摧残。

即便你的车开得不多,轮胎花纹还很深,但经过五六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橡胶本身就会老化变硬、失去弹性,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纹。

老化的轮胎抓地力会严重下降,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刹车距离会明显变长,过弯时也更容易侧滑。

更危险的是,老化的轮胎胎壁强度降低,在高速行驶时,胎内温度和压力升高,爆胎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除了老化,磨损也是一个关键指标。

每条轮胎的沟槽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小标记,这就是磨损极限标记。

一旦胎面花纹磨损到与这个标记齐平,就意味着轮胎必须更换了,否则排水性能和抓地力将无法保证安全。

一般来说,轮胎的更换周期建议是6年或者8万公里,以先到的为准。

不要觉得把磨损较轻的后轮换到前轮就能一直用下去,这只是延缓,而不是豁免,到了年限或里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必须果断更换。

最后,我们谈谈发动机的“冷却剂”——防冻液。

很多人以为防冻液只是冬天用来防止结冰的,其实它的全称是“防冻冷却液”,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发动机散热。

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散发,就会导致“开锅”,严重时会拉缸、烧瓦,对发动机造成永久性损伤。

防冻液通过在冷却系统里循环流动,带走热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防冻液里的各种添加剂,比如防腐蚀、防生锈的成分会逐渐消耗殆尽,液体本身也会酸化。

变质的防冻液不仅冷却效率下降,还会腐蚀水箱、水管等金属部件,产生水垢和杂质,堵塞冷却系统的管路,导致散热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定期更换防冻液至关重要。

普通的防冻液建议每3年或6万公里更换,长效型的可以延长到6年或12万公里。

平时也可以自己打开发动机盖观察一下,如果发现防冻液的颜色变得浑浊,或者液位低于最低刻度线,就需要及时检查和更换了。

这同样是一项成本不高,但能有效预防发动机出现大故障的重要保养项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