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

这次看到Interbrand发布的2025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说实话蛮有感触的。众所周知,他们这榜单算是有权威性的,每年都被很多公司用来做企业宣传。榜单一出来,大家议论的重点,还是哪个品牌更值钱,谁进入百强了,谁又掉队了。咱们中国人关心的肯定是国内品牌表现怎么样,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品牌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所以这一榜单就特别有看头。

榜单最前面的还是老熟人,苹果稳居第一,微软、亚马逊紧随其后。这些美国科技公司已经长时间把持榜单头部,实话说,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就是那么大。就苹果来说,一部手机能卖到那样的价格,消费者还抢着买,已经不是普通的品牌情结可以解释了。这种品牌的厚度和广度,其他企业确实目前还难以撼动。

汽车行业变化也大,新能车的潮流带动了很多新秀,但有意思的是,老牌儿还是老牌儿。丰田这次又杀进了榜单第六名,奔驰也是第十名。可以说,不管新能源怎么卷,丰田和奔驰就是不倒。这说明什么?说明传统汽车厂商底蕴深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群众基础极扎实。哪怕到现在转型电动,丰田、奔驰这种巨头还是能押中潮流,继续让自己家品牌发光。除了丰田和奔驰,宝马在第十四名,特斯拉也很猛,排在第二十五。特斯拉估值、舆论、产品创新性都很突出,不过论综合品牌影响力还差一截。然后本田、现代、日产这些日韩车企也都在榜上,都有很不错的位置。

反观中段,小米这次排名第八十一,动作很大。特别值得说的是,小米其实不光搞手机,现在也开始造车了,而且也想强势进入汽车行业。小米能进入百强榜,说明它的手机、智能设备这些业务在全球已经扎下根了,品牌影响力扩散到了海外。小米品牌在性价比、创新和科技范儿方面的表现,比很多国际品牌都要突出。小米目标很清楚,做平民科技,把高端产品平价化,这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吸引力,也让它在竞争格局中存活下来。

小米之后就是日产、起亚这些知名国外车企,而比亚迪和华为这次分挤进了九十名之后的榜单。比亚迪这回首次上榜,排第九十,华为在第九十六。看到这两个名字,不由自主要说说中国品牌崛起的路。

小米、比亚迪、华为三家中国车企跻身百强榜,其他国内车企没上榜,这现象值得深思。首先,小米算是新晋造车势力,但更多还是以数码产品和智能生态影响力为主。比亚迪则完全是新能源行业新星,全球市占率越来越大。我记得前两年比亚迪在欧洲市场攻势很猛,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暴增,这次能进榜确实是实至名归。华为则是以通讯科技起家,但现在也加速进入汽车相关领域,尤其自动驾驶系统、车机智能这些技术,让其他品牌望尘莫及。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小米排在比亚迪和华为前头。比亚迪、华为都不敌小米,乍一看有点出乎大家意料。很多人会说,比亚迪车卖得比小米多,全球知名度也高,为什么还排在小米后面?其实这就涉及到榜单的评判标准了。品牌价值不完全等于销售额,还跟对社会的影响力、品牌认知度、用户忠诚度、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等很多因素挂钩。小米靠手机业务和智能家居生态,在全世界的渗透率非常强,尤其在东南亚、印度、欧洲一些国家,性价比优势让小米广泛存在。比亚迪虽然在新能源车领域巨大,但汽车的渗透速度相对慢一点,用户粘性、品牌认知需要时间积累。

另一方面,华为比较特殊。以前靠手机、通讯设备在全球打出名头,但受上一波制裁影响,海外业务有点受挫,发展节奏转向国内和部分非欧美市场。这一点,对华为海外品牌影响力提升还是有些影响。虽然技术实力不用怀疑,但品牌的国际认知度短期内没小米那么广泛,所以排在了榜尾。这不代表华为没未来,只是榜单掺杂了影响力和知名度两个因素。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这榜单显示,中国品牌的总体崛起还在路上。虽然小米、比亚迪、华为都进入了百强,但是和丰田、奔驰、苹果、微软这些国际巨头相比,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必须认识到,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像苹果是几十年积累,靠极致产品体验、全生态链打下来的。丰田更不用说,从生产管理系统到用户服务,都有极强的底蕴。比亚迪、华为这种中国新秀,虽然技术创新很强,但品牌影响力还需要全方位提升。不光是产品质量,还得有国际化的营销打法,品牌故事要讲出来,让全球消费者愿意买单。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从现在的格局看,中国品牌正在逐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小米扩张智能生态,布局海外主流市场;比亚迪新能源车出口速度加快,产品力和品质越来越被欧洲用户认可;华为则多线发展,从ICT基础到物联网再到汽车智能化,在技术层面持续突破。只要能持续推进国际化,把品牌和产品质量同步做好,不难想象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中国公司进入榜单前列。

不过这事也说明,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品牌竞争格局里走到头部,不能光靠技术创新和性价比。品牌建设靠的是持续投入和时间沉淀,包括优秀的服务体系、持续改进的产品体验、全球市场的文化适应能力。咱们讲“民族品牌”,不是单靠外形和销售量,更关键的还是要把品牌溢价能力做出来。否则,永远都是以价格拼市场,很难建立起全球级的影响力。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不过,有点让我振奋的是,比亚迪这次被Interbrand的CEO直接点名,认为是汽车市场“最大颠覆者”,世界一流,这也是对中国企业的认可。过去咱们买车买品牌、跟风大牌,如今已经变成了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掀桌子”,不仅能和国际老牌巨头掰手腕,还能在某些赛道领跑。这说明中国制造彻底转型,正在向中国创造发力。

苹果依旧第一,小米进前百,比亚迪首次上榜-有驾

未来几年会有更多中国品牌进榜,特别是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只要抓住创新和品牌建设就能持续突破。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国际品牌的进化也很快。丰田、奔驰一直在推新技术,特斯拉也从电动车拓展到能源和AI。中国企业要在全球立足,不能光靠本土市场,更要考虑全球战略——从用户体验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

这次榜单出炉,更多是一个信号,让大家看到中国企业的机会和潜力。比亚迪、华为、小米都是排头兵,后面还有很多有实力的新公司在蓄力。只要坚持走国际化,保持技术领先,持续投入品牌建设,用高质量产品赢得世界消费者的心,终有一天会有更多中国品牌排在榜单前列,成为全球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而这一切,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续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支持中国企业坚持做品质和创新。这才是品牌的终极意义。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