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6月批发销量创新高,Model 3/Y长续航升级
7月初刚过,微信群里已经有人在聊特斯拉六月的事儿了。老李说他前几天路过工厂门口,那车流比五一还热闹。听乘联会那边消息,新能源乘用车6月份全国批发126万辆,同比涨了快三成——不过这数字大得让人有点懵,我反正记不住。倒是特斯拉中国单月交付71,599辆,这数一下子就扎心里了,比我家小区电梯里的广告还扎眼。
顺带插一句,上半年全国新能源都卖出去647万辆,这数据放朋友圈里很唬人。但身边开新势力的哥们总爱吐槽,说自家那台2022款Model Y冬天电池掉电太快,今年换新款据说CLTC能跑750公里。我半信半疑,毕竟去年他才抱怨过后排USB接口松动,还专门找售后拧了一遍螺丝。
上海超级工厂今年二季度交付19.1万辆,比一季度多出10%多点。这其中六月份国内销量6.1万台,是二季度最高峰。群友小赵买的是去年底的Model 3,他跟我讲现在新出的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加速能做到百公里3.8秒,“油门踩下去脑袋往后一栽”,但他说实际开起来和以前区别没那么玄乎——可能也就市区红绿灯起步时偶尔爽一下。
最近政策上花样挺多,新老客户都在琢磨划算不划算。据销售妹子顺嘴提到,现在31号前下单,还有5年0息、8000块保险补贴(只限Model 3)、还有1299元充电权益啥的。有个邻居想趁活动入手,他老婆却嫌颜色选装费贵,不过听说还能抵扣部分钱。他俩吵着吵着最后还是订了一辆蓝色的Y,说是孩子喜欢这个颜色,看着显干净。
对比下来,其实市场变化也蛮明显。今年头部品牌占九成市场份额,小厂子基本混不开。这话不是我编,是技师老范每次修车时念叨:“大牌吃肉,小牌喝汤。”像5月份销量破万那些主力品牌,到6月合计卖出去115万辆左右,所以整体结构变不了太多。不过师傅还八卦,说有些配置表面看炫,其实用处有限,比如那个高级空气滤芯,用两年堵得厉害,还不好拆,要不是亲戚干售后的,我真不知道换一次要收好几百块人工费。
至于驾驶体验嘛,有位北方朋友冬天试驾过焕新版Model Y,说座椅加热升温慢,不如南方暖和地儿舒服。他还碰上雨雪天气,自动雨刷反应迟钝,只能手动调节——这事群里讨论好久,都觉得“智能”系统偶尔掉链子,不如传统机械靠谱。有意思的是,有人问为啥没有备胎?销售直接回:省空间减重呗,但真遇到爆胎只能叫救援或者自己带补胎液。我觉得吧,这种设计适合城市通勤,高速远途心里多少有点打鼓。
其实,从这些细节看出来,大多数用户更关心日常使用是不是省心,比如保养间隔、OTA升级频率,还有夏天空调制冷速度这些琐碎问题。而行业层面呢,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8%,确实给上下游吃了颗定心丸。但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更关心买回来值不值、用起来麻烦不麻烦罢了。倒是维修站的小张悄悄告诉我,现在零配件供应紧张,一些热门颜色等货时间比以往久,要换外观件最好提前预约,否则容易耽误出行计划。这种内部消息一般外头可打听不到,全靠熟脸提醒一句。
再扯远一点,以前大家图便宜抢首批国产版的时候,经常忽略一个冷知识:早期车型副驾驶安全气囊盖板缝隙大,好多人以为是假货拼装,其实就是早期模具精度没调整好而已。今年的新款已经改进不少,但细节控还是会盯着挑毛病。“咱别光看参数表,多摸摸,多问问。”这是技师临走时经常挂嘴边的话,每次检修完都会重复一遍,也算一种经验传承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