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紧凑型 SUV 市场还在纠结 “纯电要不要丢越野属性” 时,丰田直接把 2026 款 RAV4 的首发舞台搭在了城郊非铺装路面 —— 一边是纯电平台带来的 550km CLTC 续航,一边是 210mm 的离地间隙(比现款燃油版高 30mm),评论区瞬间炸了:“这是把‘城市通勤’和‘周末撒野’焊死在一块了?” 更有人质疑:“纯电底盘扛得住越野造?别是噱头大于实用。”
2026 款 RAV4 的 22-25 万预售价,刚好卡在本田 CR-V 纯电版(23.5-26 万)和大众 ID.4 X(20-23 万)之间。
它比 CR-V 纯电版多 15mm 离地间隙,比 ID.4 X 多 40km 续航;配置上标配的电动四驱系统,在同价位竞品里多是中高配才有的选项。
但参数≠体验,实际开起来,这套纯电系统的动力响应很 “丰田”—— 没有激进的加速推背感,而是线性输出,即使在碎石路切换到运动模式,动力也不会突然窜动,反而能稳住车轮抓地力,这对偶尔越野的新手很友好。
智能座舱没有走 “大屏堆砌” 的路线,12.3 英寸中控屏分辨率不算顶级,但操作流畅度比现款提升明显,CarPlay 无线连接几乎无延迟。
值得说的是座椅,仿麂皮材质的摩擦力比普通皮质好太多,过弯道时能牢牢顶住身体,而且坐垫长度够长,对大腿的支撑到位,开 1 小时高速也不会觉得累。
底盘用料是前麦弗逊 + 后多连杆,下摆臂用了铝合金材质,比钢质轻不少,过减速带时,悬挂能快速过滤掉颠簸,不会有多余的弹跳,同时又能保留路感,不会像某些城市纯电车那样 “软得发飘”。
丰田这两年一直在补纯电短板,2026 款 RAV4 的使命很明确:用 “RAV4” 这个国民 IP 的号召力,打通 “纯电 + 轻度越野” 的细分市场。毕竟现在很多准车主不想买两台车,既想要日常通勤的低成本,又想要周末去郊外的通过性。
参考丰田燃油车的口碑,纯电版大概率会比同价位的新势力车型更稳,毕竟丰田的三电系统调校一直以 “保守可靠” 著称,短期内换代可能性不大,至少未来 3 年不会有大的技术迭代风险。
和同品牌的 bZ4X 比,两款车同属 e-TNGA 纯电平台,但定位完全不同。bZ4X 更偏向 “城市精致”,离地间隙只有 180mm,设计上也更年轻化;而 2026 款 RAV4 则保留了硬朗的线条,甚至在前后保险杠加了防刮护板,明显是冲着 “轻度越野” 去的。
这种 “同平台不同定位” 的策略,能覆盖更多需求 —— 年轻人选 bZ4X,有家有娃、偶尔想带家人去露营的准车主,大概率会倾向 RAV4。
现款 RAV4 燃油版每月稳定在 1.5 万台左右,纯电版如果能抓住 “越野 + 纯电” 的差异化,说不定能分到 8000-1 万台的份额。毕竟同价位里,能把离地间隙做到 210mm 的纯电 SUV,目前还真没几款。
不过短板也很明显:快充速度不算快,从 30% 充到 80% 需要 45 分钟,比 ID.4 X 慢 10 分钟;后备厢空间因为电池布局,比燃油版少了 50L,放婴儿车没问题,但再塞个行李箱就有点挤了 —— 这显然是丰田在 “续航、通过性、空间” 三者间做的取舍。
对那些纠结 “买纯电怕不够用,买燃油又嫌费油” 的准车主来说,2026 款 RAV4 更像一个 “务实的折中方案”:它没有把某一项做到极致,但胜在均衡,能满足 90% 的日常场景 + 10% 的轻度越野需求。
接下来,就看丰田能不能把 “纯电越野” 的用户教育做好 ——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纯电车还只是 “城市代步工具”,而 2026 款 RAV4,或许正在改变这个认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