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路上草脚司机最多的车是小米,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但是真的,尤其在城市郊区,看到的小米车多了不少。很多这些车的车主,都是有点小钱、年轻气盛的那一拨。你看,别的品牌的入门级,现在主要还是BBA的基础款,还有特斯拉的标准续航版。小米这个新品牌,用了不少互联网思维,低价、实用、颜值还在线,这就吸引了不少刚刚拿到第一份工资的小年轻。
我观察了几个人的开车惯,基本上也就是看着宽敞,但技术还没买到位。刚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但多看几次,确实这样:车技就像玩游戏,一脚油门踩到底,却不太懂车的平衡感,总是大脚踩下,又怕急刹,整个人看起来浑不在状态。
偶尔遇到朋友,他说:你别看他们开车有点潦草,主要还是车子动力太猛,控制不好。我也尝试理解,这点确实不假。电动车的扭矩直接爆棚,没有油门缸那个缓冲区,车一踩到底,反应快得惊人。对比明明价位差不多的车型,比如别家的紧凑级车,马力可能在150左右,或者两三百的电机功率,但操作感与体感差远了。这方面,电动车的技术优化空间还很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数据显示:这批年轻司机,平均年龄应该不到27岁,可能更低,很多还是刚刚拿到驾照没多久。再看一下,反正我对比了几个场景:百公里耗电平均在14度左右,算下来,开到油车的百公里成本差不多4块钱(电费便宜到不行,但电池的维护成本我估算还没有考虑进去)。用这价格,让不少年轻人觉得很香:省钱、方便、颜值还高。
但电车的猛脚带来的问题,就是事故率提升了不少。你想想,很多年轻人训练还不成熟,一不留神就飙车。我观察到,碰到刹车不及时的情况,也就一瞬间的事。幸好,很多小米、甚至特斯拉低配版都配备了自动紧急刹车,但本质还是心态和技术差距。我一位修理工朋友说:这帮年轻人,动力一上来,血压就飙升,操作就像在飙个快手的神操作。
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想,可能智能安全配置还没跟得上年轻人的玩心。现在的车企厉害啊,有不少都开始用AI驱动,赋能驾驶辅助,按理说这个时代车的安全系数会越来越高。可偏偏年轻用户,更喜欢的还是速度感,觉得车在跑,才算牛。车的设计也会引导这种玩法,比如说,一些车的制动线性不好,扭矩输出很猛,导致控制相当难。
这也让我想到一种可能:或许,未来多采用锁动力技术更合理。基于驾驶员的驾龄、AI评分、驾驶惯和日常轨迹,逐步解锁不同的动力段。刚开始,低速段限制大一点,逐渐解锁到最大扭矩。这样既能满足年轻人的暴力感,又能兼顾安全。这种操作,和手机上的儿童锁很像,给新手一个试错空间,逐步适应。
(这段先按下不表)也不光是小米,其他车企的低配版电动车也有类似问题。只小米更偏向互联网年轻市场,自然炮弹更集中一些。你要问:为什么宝系或者某传统品牌不怎么火?我猜,主要还是造车理念不同。他们喜欢稳稳当当,慢慢来,主打成熟商务,年轻人一看就觉得无趣。
这一切其实都指向一个趋势:市场年轻化。拼颜值、拼速度的年轻消费者,才是真正的新宠。要是他们持续用草脚驾驶的方式行驶,长远看,事故还是会越积越多。你也许会问:这些年轻人,怎么都这么冲啊?我也在琢磨:是不是从小就缺乏规矩这个范畴的教育?还是手机这个东西太吸引他们,反应慢了,判断也变得模糊?
汽车行业对年轻用户的引导,还远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一些大品牌在研发上花大钱干嘛,就是为了让车更智能、更安全,但这个愿景能不能打动心里还童的年轻人,他们觉得玩车才是王道。
你猜,未来的车会不会有动态AI评分,一开车就能知道你有多草脚,然后拿出建议?我印象里,有个售货员曾说:你的驾驶惯还差点火候,要不要试试车载教练?一样,车变成了智能教练。其实也怪不得他们:现代汽车越跑越像电子设备,油门、刹车都能被调教、限制,如果能配合学,就还挺合适。
最后我还是觉得,不能全怪年轻人。车本身的弹性也要考虑,如果动力那一激,我想,多少人都忍不住想试试手。只是,安全,才是最底线。换句话说,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得太多,年轻司机的草脚驾驶,说白了,就是还在摸索,大局还不够稳。
你说,未来会不会出现智能锁专为年轻人定制?例如根据驾驶惯自动锁死最大动力,只有经过一定训练后才能解锁完全?这方案其实有点像阶梯式成长,但得考虑到用户体验,不然,真不成。
(又跑题了,我觉得,车和人一样,也需要成长的空间……)
这就让人好奇:到底什么时候,车变得不再那么催促你去飙?或者说,年轻人的草脚能不能变成稳脚,还真是个课题。而且,你觉得,除了车本身的技术升级,社会和教育方面的建议会不会更重要?低调点、稳点,也许才是长远之策。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最近路上还能见到一些复古风格的小车。是不是就像某种心理暗示:人生慢慢来,别和电动车一样,冲出个未来的自己。或者,这只是我自己无聊时的天马行空猜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