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长5235mm的宝骏华境S,横空出世,直接奔着“30万级大号SUV市场”去了,搞得车圈一阵小骚动。看到这车的第一眼,我的脑海里冒出个问题:这车能不能真的“掀桌子”?说白了,宝骏这个名字,这些年在大家眼里不就是“性价比之王”“下沉市场红人”?现在突然玩起高端,是勇者逆袭,还是给自己挖坑?
车展还没开始,各种申报图一波又一波刷屏。5235mm的车身,3105mm的轴距,直接拉到理想L9、问界M9一个级别。再加上“华为全家桶”——顶级智驾、鸿蒙座舱、车云、激光雷达,要啥有啥,给你端上一大桌子。问题也随之来了:面对理想、问界这种一脚先登的玩家,宝骏能靠这些参数玩得转吗?
咱们先不急着下注,细细琢磨琢磨,咱们到底要的是什么?尺寸大,堆料足,到底值不值“掀桌子”这仨字?
第一,光从外观参数来看,华境S的数据绝对是大哥级,在自家家谱都能轻松封神。跟理想L9、问界M9一样,六座布局、空间自由,开出去倍有面子,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坐上都嫌不满。车身设计也在努力摆脱以往的“宝骏味”,这车看着没过去的“廉价感”,但要说多惊艳,其实算不上。你要让我闭眼凭记忆勾勒,我可能也画不出多独特的轮廓。外观,能用“得体”二字形容,够了,却离那种让人一见难忘还差一口气。
第二,智能化和配置才是宝骏的底牌。直接把华为ADS 4高阶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云、激光雷达扔到台面上。你要说智能化嘛,这几年谁家好谁家坏,用户都心知肚明。“全家桶”这词是个大杀器,带着华为的“光环”,用户天然多一层好感。可问题来了,硬件上来简单,体验拼的是“软功夫”。一辆车,配置再高,交互卡顿、智驾瞎转,最后留在心里的不是科技感,是气愤。华为生态能不能被宝骏用得顺,用户一开一摸,立刻见分晓。毕竟现在的用户啥没见过?一晃鼠标想换车,发动舆论比发动机还快。说白了,这一仗,靠体面参数不能长久,靠体验赢口碑才算真本事。
第三,还是要落回价格和实际体验。很多人一听“宝骏要卖三十万”,条件反射就是:凭啥?这就是中国品牌“爬坡”的集体焦虑。理想、问界敢要四十多万,因为前期口碑和用户体系搭得厚实。宝骏能不能把定价压下去,给出惊喜,这真的能决定成败。你说如果真敢打个27、8万的起步价,实在、厚道、配置全,这立刻就是本本分分的“搅局者”。
再说动力系统。插混1.5T加电机,分130km、160km、175km三种纯电续航。“对普通人来说,这续航基本够了,城里通勤,郊区小玩,远了靠油”,这话没毛病。可你懂的,现在比参数也是个比赛,理想200km、比亚迪200km+、腾势190km+,一摆出来,华境S的数据就不算亮眼。虽然咱们用车不会天天掐着纯电里程跑,但买这级别的车的人,眼里哪容得别人多一分?说穿了,这种“比不过”的小失血,最后统统都会变成买单的顾虑。
还有你不得不提的售后和服务。高端用户想要的,是保证感和被尊重,不是“你爱买不买”。理想为什么火,问界为啥圈粉,说到底就是能把用户当朋友,出了事儿有人第一时间赔不是,有问题面对面能解决。宝骏的传统渠道很深,下沉市场搞得风生水起,可这次如果冲进高端能不能改掉过去那一套猫腻、流程粗糙的老习惯,能不能让用户觉得买了宝骏“心里踏实”,这一关,是最容易被轻视、又最容易栽跟头的。
这事的背后,其实远不止宝骏的命运。这是华为选合作伙伴,试探多品牌路线的第一步。问界的路走通了,但生态要大发展,不能只有一个品牌玩。宝骏如果能成功,后面就可能有更多车企排队来蹭“华为全家桶”,一起构建一个比现在更庞大的智能车体系。对于华为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朋友圈扩张”的实验。成了就是全行业的分水岭,败了也是宝骏自己的教训。
再往深了想,“掀桌子”这仨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如果高端品牌玩惯了硬件堆料、智能系统,再来个宝骏直接搬起价格屠刀,效果会咋样?会不会像手机圈一样,曾经的技术领跑者、品牌豪门,被新锐用参数+价格一点点蚕食?高端市场看起来风光无限,可真正动人心的从来不是“你敢堆多少钱的硬件”,而是“你能不能把体验做到底”,哪怕只便宜一两万,哪怕只是少点套路、多点真诚,用户选择谁其实明明白白。
我觉得华境S这车,刚出来一切都悬着。配置没输,价格如果敢下死手,用户肯定给机会。但每一年中国高端SUV市场都像江湖一样,不是你来了就能分羹,要做“爆品”,容易吗?从哪些地方决定这车能不能翻身?
第一,定价是生死线,25-30万区间性价比立竿见影。只有压到位,让理想、问界的用户都心里一动,那才有搅局的底气。要是敢跟着高价随风起舞,恐怕连啃下的市场都要被吐出来。
第二,智能化体验任何一处掉链子都可能惹众怒。华为全家桶本身不缺粉丝,只要硬件、算法一脉传承、交互流畅稳定,就能稳住第一批口碑。千万别一到关键时刻卡壳掉线,这种体验上的“瑕疵”比参数上的落后更让人奔溃。
第三,售后和服务能不能提档升级,就是看宝骏有没有觉悟去“洗心革面”。高端不是价格高,更是服务和人文关怀的新战场,到底能不能“心中有用户”,过不了这关,再好配置都只是噱头。
那么,掀桌子有没有希望?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在“定价”和“体验”。用户已经聪明的不能再聪明,能不被小聪明套路的品牌也越来越少。如果这次宝骏真敢玩狠的,“掀桌子”还真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还想套用老路子,左一层包装右一层盯人家短板,那很有可能最后沦为别人饭后谈资,“打了个大广告,溅不起喧哗。”
最后我想说,华境S这车,不是没机会,但也别迷信一次豪赌就能从此逆天改命。机会只有一次,对抢占高端这盘棋来说,每一个细节都决定成败。不怕争不过市场,就怕自己心不够狠、手不够稳。给用户“物有所值”的确立场,保持体验、服务水准在线,那就可能成为一代新星。不然的话,只能成了一个“时代实验品”,谁来陪你收拾残局?
每一个梦想翻身的品牌,每一辆拼尽全力造出来的车,最后都要用“用户愿不愿掏钱”来检验,让时间说话。华境S的故事,也就刚刚开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