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刚过去,家里的小孩还嚷嚷着要再去外头溜达。我呢,搞汽车的,走到哪里,眼睛总忍不住往马路上扫。澳门那天热得人都懒得走路,香港那边人多车也多,东南亚那些地界,说实话,汽车这行水很深,不是您看着路上什么品牌多,就等同于哪家赖着不走。
几年前逮着机会在尖沙咀一带溜达过,那次专门拉着儿子边走边数,国产的汽车真是少得可怜。我记得从早上晒到下午,才捡到几台——一个比亚迪、一个广汽埃安,还有个上汽名爵,另外看见一辆是申龙客车。叫我邻居阿方一说,香港批发市场的人都念叨,不是咱家产品不行,关键他们“骨子里认日本,顶得牢”。确实,香港的街道上一通狂看,丰田遍地,有点像供着神位的那种感觉,连远远的奔驰、宝马都没那么多势头。
司机师傅跟我吹牛说,特斯拉这里算混得不错,可国产电车呢,还是“新鲜玩意儿”,大家伙不太敢下手。顺便说一下,听车友群里的卖家讲,香港买车的关税政策挺有意思,有一阵子据说不算太高,但再怎么搞也没帮国产车占多少便宜。
澳门呢,我那几天扎进关口等车,来往酒店的免费巴士有点意思,连着看见好几台海格、宇通啥的。那种氛围他不一样,毕竟客运车批量采买,路上倒是能见些中国货,可乘用车就难说了,满眼都是日系,丰田本田日产一伙人打天下。偶尔在巷子角遇见台广汽的MPV,哎,稀罕得像碰见彩虹。澳门销售顺嘴就说,“这边大多还是认老日本货,中国车想插队,不容易。”
插句马来西亚的事,我有一回在怡保机场门口瞎逛,看见辆福田风景轻客,拉着游客在那儿转圈。总共四天,就只瞅到这么一台中国整车,剩下别管轿车还是卡车,统统没见过。奇怪的地方在于,马来西亚其实跟中国关系好得很,可中国品牌车在那里连根苗都不好扎,我问修理铺师傅,他干脆搓着烟说“你们车又便宜又新,没国家政策罩着,热闹不起来。”有意思的是,福田这轻客的前座下面还有个隐藏储物盒,我挪开脚才发现,师傅用来藏备胎扳手,国外用车才这样利索,国内司机不都丢后备箱里。
顺路说两句越南,车友群里老范去年春节前带娃逛河内发朋友圈,晒了一堆现代、起亚轿车。四天里,我就瞅见两辆福田轻卡跑配送,剩下就是满大街的韩系和日系车,说到中国品牌,根本就没戏。当地修理铺师傅边喝啤酒还炫耀,“丰田这鬼头发动机,三年不用动,国产的咱们怕修起来没人懂。”越南关税据说也三百来趴,人家自家保市场,货要进来得靠天吃饭。
泰国的首都曼谷更别提了,街头丰田、三菱、日产横着跑。晚上赶路打出租车顺便拍照,我拍到一辆宝马并上汽名爵排排站,司机都开玩笑,“老兄你在曼谷看到国产车,算是中大奖。”据说名爵在泰国市场混得比较灵,但剩下其他中国车,散场得很。曼谷街头一排顺丰车,在国内看习惯了可在泰国就特别稀罕。
顺便插点新鲜事,其实中国汽车有好些冷门招数,比如之前我在试驾会上体验过一个车载酒精检测仪,国产车里有几款专供出口,老外下班喝了点可以马上测,但国内市售版都没给配。还有一次听广东车友说,中国品牌车后座通风,泰国本地买主觉得是“花头”,巴不得单纯冷气出风就够用。
再说说出口数据吧。前阵子行业群里有个销售凑热闹,说中国汽车今年产销打破记录,总量超过1823万台,听得我耳膜都震。新能源占将近一半,有人调侃“这得差不多每两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插着电。”可奇怪就是国内卖疯了,东南亚邻居却还在等着看你笑话。
有些老司机翻数据,总结出个养护盲点,东南亚那边修理工“不喜欢高压电动车”,怕坏了动不了,还是习惯汽油机。反倒有台中国MPV,师傅豪气测试了五万公里,说“刹车片磨得均匀,底盘钢件不生锈”,但车主嫌部件保养贵,觉得不如老丰田省心。
听说菲律宾路况大坑多,年年有中国汽车卡底盘,然后老修理师傅总吐槽说“还没适应这地头,要硬着头皮学吧。”顺便补个行业八卦,广汽有一次尝试搞本地组装厂,结果被政策卡得死死的,连起步都难。
新老车对比讲个真事吧,群有位老司机说,他家十年前买了辆广汽老SUV,最近换了比亚迪新款。他说,虽说新车自动泊车花活多,“可城里香港路窄,系统老爱误判,还是靠人工蹭蹭边儿更保险。”
至于二手车话题,越南一家专修厂老板跟我提起,偶尔收了台中国皮卡,零件配不到,扔在院子里涨灰。还有东南亚华人移民群里,吐槽中国车某些冷门型号一年才有一次维修机会,配件都得邮寄从广州飞过去,费用算起来抵半辆车。
啥时候中国车能在这些地方扎下根,谁说得准。阿方邻居去年忍不住感慨,“你们中国汽车人拼命倒是真的,有朝一日在我地里多点车标,赚两盏夜灯钱,也算没白忙活。”午后在澳门小巷里看着那台白色海格客车晃晃悠悠开远了,我跟儿子开玩笑说,等下回再来,争取数够一巴掌中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