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车企和车迷嗤之以鼻的增程式电动车,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新能源市场的“香饽饽”?几年前,纯电车是大伙儿眼中的未来,增程车不过是个“半吊子”,顶多算个过渡货。可如今,理想汽车的L系列卖到断货,蔚来带着增程车杀进欧洲,消费者更是排着队抢购。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纯电车充电桩不够用,续航一到冬天就“腰斩”,价格还死贵,逼得不少人望而却步。反观增程车,油电双管齐下,跑长途不慌,成本还低,简直成了车企和消费者的“救命稻草”。这篇文章就来扒一扒,增程车咋就从“备胎”逆袭成了“顶梁柱”。
先说说市场这块儿,增程车的势头可不是盖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里,增程车的销量硬是比前年猛蹿了60%,市场占比从8%窜到15%。理想汽车的L系列,L6、L7、L9加一块儿,卖了50多万辆,愣是把其他车企甩在后头。这数字可不是随便吹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摆在那儿。咋回事儿?还不是因为纯电车让人头疼。充电桩少得可怜,二三线城市找个桩跟大海捞针似的,北方冬天更惨,零下20度,电池续航直接打五折。增程车就不一样了,油箱一灌,电不够油来凑,800公里跑下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哈尔滨有个车主在网上吐槽,纯电车冬天开暖风跟“烧电”似的,增程车却稳如老狗,跑长途一点不虚。这不就是消费者要的实在货吗?
市场火了,技术也得跟上。早些年,增程车被吐槽“油耗高、吵得慌”,活脱脱一个“低端”标签。可现在?增程技术早就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宁德时代和小鹏、蔚来这些大厂联手搞研发,新一代增程系统热效率突破40%,亏电油耗低到5.5升每百公里,跟传统燃油车有一拼。电机和电控系统也升级了,NVH表现—that’s噪声、振动和粗糙度—跟纯电车差不了多少,开起来安静得像在图书馆翻书。
小鹏还放话,2025年要推一款增程SUV,性能直逼纯电高端车型。用户口碑也翻了身,上海有个白领在社交平台上晒自己的增程车,平时通勤用电,省得一塌糊涂,周末跑个300公里长途,油箱一口气搞定,压根不用排队等充电桩。这体验,谁开谁知道,难怪消费者直呼“真香”。
政策这阵风也吹得正劲。中国政府对增程车的态度,从“可有可无”到“重点扶持”,180度大转弯。2023年,增程车被正式写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还能拿补贴。
上海、杭州这些限牌城市更爽,直接给增程车发绿牌,跟纯电车一个待遇,路权、购车优惠一个不少。这政策一出,销量蹭蹭往上涨,尤其在上海,增程车几乎成了新中产的标配。放眼海外,增程车也混得风生水起。2024年,中国增程车出口量暴增80%,东南亚、中东、欧洲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蔚来在德国推的增程版ET5,愣是占了欧洲销量的四成。为啥?欧洲电价贵得离谱,充电桩还不够用,增程车油电两用,省钱又省心。泰国曼谷的街头,增程车都快成网约车司机的“摇钱树”了,当地司机直言:不用充电桩,跑一天赚一天,舒坦!
再说消费者这颗心,早就被增程车给“拿捏”了。汽车之家2024年搞了个调研,65%的潜在买家说,下一辆车得是增程车。为啥?充电不方便,长途还得跑,谁受得了纯电车那点“娇气”?增程车就不一样,短途用电,省钱又环保;长途用油,续航随手拈来。社交媒体上,增程车的热度更是炸了,小红书和微博上相关话题浏览量破2亿。成都有个宝妈在网上分享,她买了辆理想L6,带娃出游再也不用盯着电量表,跑个500公里郊游,油箱电量双保险,生活自由度拉满。这种“纯电通勤+增程长途”的模式,简直成了新中产的“梦中情车”。增程车还成了实用主义的代名词,以前被嘲笑“技术妥协”,现在被夸“聪明选择”,这风向变得比翻书还快。
增程车这波逆袭,靠的可不只是运气。技术上,它从“糙汉子”进化成“精致男”;市场上,它用销量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政策上,国家和地方给足了面子;消费者心理上,它精准踩中了实用主义的点。车企也嗅到了商机,理想、蔚来、小鹏,个个都在增程车上下重注,连传统车企都开始跟风研发。海外市场更是块大蛋糕,东南亚、中东这些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方,增程车简直如鱼得水。未来几年,增程车估计还能再火一把,搞不好真会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新支柱。
想买车的朋友,选车前先想想自己的需求:要是天天跑长途,或者家附近充电桩不好找,增程车绝对值得考虑。车企也别闲着,继续把增程技术打磨得更牛,海外市场等着你们去征服呢。增程车这把火,已经烧起来了,实用,才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