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

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

大家好,这里是极速车情。今天咱们聊聊澳大利亚十月份的车市。你知道吗?今年十月,澳大利亚新车销量其实只是微微上涨了0.7%,大概也就多了700多辆,刚突破10万大关,总数大约是10万0,658辆。算起来,1-10月累计销量比去年差别不大,微增0.4%,大概多出了几千辆,总数刚好超过103万辆。

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有驾

你要问我怎么想到这个数字?其实我翻了下行业报告和一些统计数据,感觉这个增长幅度不算大,但背后透露出一个信息:澳州市场的增长已经越来越难以被忽视。尤其是中国品牌在里面杀出重围,占据了不少份额。是不是觉得奇怪?其实我也有点意外,毕竟澳州市场一直以丰田、福特这些老牌兵为主,但今年中国品牌像长城、比亚迪、奇瑞、名爵,居然都挤进了前十。

先说说排名。丰田依旧稳坐第一,卖了近2万辆,市场占有率差不多19.6%。别人问我:这个比例是不是偏高?嗯,也算偏高吧,毕竟澳州买车还是惯传统大佬。福特紧跟其后,一年也差不多卖了7,570辆,占比7.5%。你可能会想,福特的SUV、皮卡很受欢迎,但我倒觉得,现在这个格局已经变得微妙。再看马自达,7150辆,相比去年差点儿,约6.7%的跌幅,但在本地消费者眼中,还是个靠谱的选择。

说到这,我想是不是得提醒自己:别太看排名,细品几辆车的细节更解渴。我发现现代的Kona在这个月竟然增长了14.3%,一下子进入第5名。你知道为什么吗?我猜,可能是因为它在澳洲的市场慢慢走开了点,价格合理,油耗不错,适合城市用。再说奇瑞的Tiggo 4 Pro,涨幅高达457.9%,这真是飞跃式的增长!只是我觉得,这种爆发式的数字背后,不能只看表面。毕竟,样本少,可能只是几家店的试点效果。

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有驾

至于中国品牌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喜来形容。长城汽车排在第七,销量上涨32.3%,表现令人鼓舞。比亚迪更是倒挂一枝梅,销量直飙128.6%,居然掉了两名,但还是第八。名爵的表现就差点意思,下降了31.7%,跌到第九名,似乎市场接受度没想象中那么快。而奇瑞则连续8个月创纪录,145.2%的涨幅让大家都刮目相看。

这让我突然想到:是不是中国品牌在澳州的品牌认知度也在逐渐家喻户晓?我还记得某个朋友说,矿工朋友或者工厂工人,买车不再只盯传统品牌,开始考虑性价比高的新秀。可是你说,现在买一辆车会考虑多久?我猜,不会超过五年吧。购车后续的维修、保值率、便利性都成了重要指标。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澳州市场的电动化趋势也显得挺明显。BEV和PHEV的占比逐渐增加,甚至可以说是在替代传统燃油车。你知道吗?我估算,新能源车在市场中的份额大概从去年不到5%,涨到现在的12%左右。为什么?就是价格逐渐降下来。其实我一直觉得,充电设施普及度还不是特别理想,但未来一定会发展。

市场的结构也在变,好比你开车去超市,过去只逛常跑的那几档,现在突然发现,很多新品牌新车型,插队进来了。比如Exotica级别的小众品牌,虽然销量不大,但各种新奇的车型开始出现。这让我想:是不是未来澳州车市会变得像欧洲那样,车的品类更丰富?还是只有传统品牌稳打稳扎?

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有驾

不能只看品牌和车型。你想,零件供应链是不是也在变化?我觉得,供应链就像炒菜,要用好料,按照食谱稳扎稳打。现在中国车企好比厨房大厨,把原料(零件)从国内采购,国内厂商像工地里的工人一样合作紧密。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长城、比亚迪的产能爬升那么快。有时候我在想,这种供应链的紧密合作是不是也会成为中国汽车能持续冲刺的秘密武器之一?或者会不会因为零件短缺突然变成隐患?没细想过。

哎,我还在想,澳洲消费者到底怎么想,标准变了吗?我见过不少用户对比了不同车的后排空间、油耗,偏偏对比最明显的还是实际体验。比如我朋友说:这车虽然便宜,但座椅硬,长途不舒服。这其实挺直白的,没啥虚的。想说的是,买车还是得脚踏实地,别只盯排名,要多试试各车的细节。

实际上,我也曾考虑过:如果让我推荐一款车,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性价比,会倾向哪个?或许是那些传统中的新面孔,像奇瑞、比亚迪,起码在澳洲市场看,挺有爆发潜力。但是,像丰田、福特,他们的品牌堡垒还是很稳的。

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有驾

这让我思考: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新锐品牌逐渐取代传统?像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是在研发和供应链方面,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某个品牌突然吊打对手,是因为它用自研芯片或者自主工厂减少依赖。

我很好奇:你们觉得,澳州市场的中国制造会不会改变偏见?还是这种偏见还是根深蒂固?我猜,没准也会逐渐被打破,就像这次中国车企的逆袭一样。

新一代车主,究竟更看重什么?续航、价格、还是品牌故事?后者的影响力度远比我们预想的大。相信澳洲市场会变得比现在更精彩——或者更复杂。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五年,哪些品牌会真正站稳?或者说,中国车企还能把价格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几个?这成了我最大的疑问。

十月澳大利亚车市微增比亚迪、长城、名爵、奇瑞成功跻身前十,彰显中国品牌实力不断提升-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可以确定的是,澳州这个市场,无疑是个试金石。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