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

会议室的灯光总是格外刺眼,尤其是在冬日的武汉。

舞台中央,屏幕循环闪烁着“智链全球 聚势共赢”八个字,像一份精心打磨的DNA序列,生怕哪位与会者遗忘了这场论坛的主旨。

前排的嘉宾名牌整齐列阵,每位发言者都被麦克风收音得一清二楚,仿佛每一句话都要成为行业发展的证据链。

现场有种说不清的肃穆——可能是因为大佬云集,也可能是大家都明白,这个行业正站在一个不大不小、足够令人焦虑的十字路口。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面对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的交响曲,你会选择按部就班,还是拿起指挥棒,冒点险弹一曲变奏?

任何一个选择,都像在黑夜里换灯泡:你永远不知道踩下去的那只椅子,能不能承受你的全部体重。

先回到现场。

2025中国商用车新生态论坛,不是什么小型茶话会。

主办方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承办方是汽车观察传媒。

政府、主机厂、供应链、专家学者,阵势堪比一场行业审判。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会议核心议题无非两条:如何在新能源化、智能化、全球化的风口上活下来,甚至飞起来。

开幕式上,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双重背书,像是为整个商用车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盛敏不忘强调“精准把脉”“高质量发展”,会长王侠则把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进程拆解成“从0到1”“从1到N”两个阶段,仿佛每个车企都是在玩一场升级打怪的闯关游戏。

听上去挺有希望,但实际操作起来,大部分企业的难题都不是“有没有道理”,而是“怎么活下去”。

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几乎成了商用车界的集体会诊。

一汽解放的于长信,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内卷竞争”“规模增长、盈利承压与研发投入三难境地”准确描述了行业的慢性病。

东风、江汽、中集的掌门们轮流分析:新能源转型加速、智能应用提速、海外市场诱人,但每一步都像踩钢丝。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和麦肯锡的代表们,提醒中国车企要怀抱全球化野心,但也必须练好内功,别想着只靠价格战杀出重围。

有趣的是,国外专家眼中的出海,是从“卖产品”变成“卖生态”,从“打价格战”变成“卖价值”。

听起来像是从“摆地摊”升级到“开连锁超市”,但中国企业能不能适应,没人敢打包票。

Sotraser的佩德罗·佩尼亚甚至建议,去智利做场景验证,辐射拉美。

“车出海”听起来风光无限,但真到了本地化、合规、售后、金融、补能的那一步,“每个国家都是一场新考试”——冷长春和毛弋的经验之谈,比什么战略报告都来得真实。

下午话题更接地气:新能源商用车是不是“拐点”已到,还是“拐了个弯”后面还有大坑?

杨勇抛出“轻量化、集约化、绿色化、人文化、智能化”的“五化”发展方向,乍听像标准答案,细琢磨下来,每一条都暗藏行业困局:电池、电机升级再怎么快,补能和安全还在拖后腿;氢能源重卡看上去高大上,靠政策吃饭的市场,能撑多久?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行业的“爆发期”像极了股市的“牛市刚启动”,谁也不知道后面是冲顶还是跌停。

数据不会说谎,但也不能全信。

陈群泽用今年1-9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17%、三季度渗透率24%的数字鼓舞人心,预测2030年电动化渗透率50%。

可在座的各位,谁心里没点账本?

燃油车的利润还没吃干榨净,新能源的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新旧赛道不能无缝切换,未来很可能是“两边都不讨好”——这个行业见过太多“未富先老”的例子。

物流效益成了另一个高频词。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嘉宾们都明白,车只是工具,效益才是根本。

郭立群、谷小猛、廖志扬、董小伟在讨论物流效益时,几乎异口同声:摆脱价格战的唯一办法,是靠技术和数据提升研发与运营效率,让好产品发挥最大价值。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下游客户要降本,后市场要增效,服务与成本的天平上,谁也不想多让一分。

说到底,还是谁能在供应链、数据流、服务链上找到突破口,谁就能多活几年。

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是这两年商用车行业最爱挂在嘴边的词。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白犀牛、祺迹等新势力代表玩得风生水起,自动驾驶在物流车先落地不是偶然。

黄刚一针见血:技术成熟+降本增效,才是自动驾驶能优先在物流场景跑通的理由。

肖宁、张朝学、闫凯则提醒,商用车和乘用车生态不同,“安全性”永远是天花板。

再智能,如果不能减少事故、降低成本,就是花架子。

这么多“转型”“升级”“生态”,听得人头皮发麻。

有时候,不禁怀疑“新生态”是不是成了行业版的“吸顶灯”:谁家都装,谁家都觉得不够亮。

企业喊创新,投资人看回报,政府盯指标。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行业会议上,大家共同的秘密是:没有人真的知道下一个十年会发生什么,但谁都不愿意掉队。

其实,这和法医剖检案情没有本质区别。

表象光鲜,内里千疮百孔。

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是三条看似独立的线索,实则环环相扣。

只要有一环出错,行业的尸斑就会提前浮现。

你以为的“拐点”可能只是又一个“陷阱”,你盼望的“爆发”可能是别人的“末日狂欢”。

商用车行业的未来,不是技术的胜利,不是资本的胜利,而是系统性韧性的胜利。

2025中国商用车论坛举办,探讨新生态,推动行业合作-有驾

当然,谁都想当生态链顶端的那条大鱼,但很多企业最后活成了池塘边的青蛙。

他们叫得响、跳得高,但一旦水变浅,才发现自己离大海还有十万八千里。

行业大会可以讲许多“共赢”“赋能”的大词,但没人告诉你,鱼塘的水下一周后会不会蒸发。

说到这里,不妨自嘲一句:写这些年,见过太多“新物种”活不过一个经济周期,也见过“老顽固”靠着一招鲜熬成百年老号。

行业的热闹,归根到底是生意场的冷暖自知。

每一个“校准方向”“启迪未来”的口号背后,是无数企业夜里核对报表时的冷汗,是研发部和财务部的拉锯战,是决策人手机里限时24小时的“紧急群聊”。

最后,问题抛给你:如果你坐在论坛现场,面对全球化的诱惑、转型的阵痛、数据的泡沫,你会怎么下注?

你相信新能源商用车真能撑起行业未来,还是觉得这场“变奏曲”更多是媒体和资本的自我陶醉?

别急着给出标准答案,毕竟,行业的判断题,答案总是留在后面那半截未完的句子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