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一觉醒来,车市又开始热闹了。每次说到这个点,我都得想,是不是每次睡一觉,汽车行业的事情就像开了外挂一样,突然变得不得了。这回的热议源头,是2025年国家补贴新政。说实话,我没细想过,这补贴到底会带来多大变化,但最近看下来,大概能猜到点门道。
先看数据:燃油车报废补贴提高到1.5万,新能源补贴最高能到3.5万。这意味着啥?就是说,国家又给燃油车松绑了一次,毕竟,补贴的提升,可能意味着旧车更快退场、市场转型也会更快。这次政策细节我还没全部搞懂,但大概意思是,低碳环保这条线,要继续拉长。
我有个朋友是修理工,跟我说:你看,好多老车都快到报废年限了,这政策一出台,他们得忙翻天。的确,补贴变大,老司机们也都瞎猜,会不会新旧交替会跑得更快?补贴其实像个催化剂,加速市场洗牌。这不免让我想到,为什么不试试换个角度看?换句话说,这是不是也给新能源品牌带来了机会?去年新能源车渠道的订单量涨了差不多20%,还没算上飙起来的二手市场。
但是,现实还是那样残酷。你想,补贴补了一部分,购车压力就能完全解决?不一定。比如说,购车预算如果在15万左右,实操中我发现,同价位的几款车差别还是挺大的。之前,我试过几款车,比如吉利、比亚迪,还有一两款国产新贵,配置、续航都能刷差不多,价格也差不了几百块。但你会发现,体验感差别很明显。
比方说,比亚迪的秦Plus,续航比吉利的几款油车还要牛逼,但开起来,你会发现它在底盘调校和座椅包裹感上,不如吉利的那几款硬汉车。吉利那款X90刚试完,那舒适,座椅宽大,驾驶感受也算得上稳重,比比亚迪略强点。而且你知道的,新能源车的后续维护和配件供应链,有时候还没传统车成熟(这是我打个比方,别拍我啊)。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一个细节挺有意思——新能源车平均百公里耗电在17-20度(按标准换算,大概是18度左右),燃油车的综合油耗(新车刚跑几百公里)大概在7升左右。用大概的心算,这车耗电成本要低一些,油的价格每升大约在7元。所以,折算到百公里油钱,差不多是50元,耗电的可能差不多25-30度,工资水平的话,大概也就25-30块钱,这是不是挺有意思的?省点油钱,长远考虑,新能源车的优势还真明显。
现实还不是那么单纯。你知道的,不少人还得考虑充电便利。像我朋友住在大都市,家里有充电桩,倒是挺方便。可要是乡下或者老小区,没有充电设施,再贵的补贴也没用啊。比如说,北京现代去年推出的一款纯电SUV,北京现代EO羿欧,价格在14万到16万之间。我们不是说广告,就是说实话——这个车在我看来,性能还算可以,续航足够日常用,也有不少新科技点缀。比如它配备了88.1千瓦时的大电池,CLTC续航FACT数据显示可以跑到722公里(这个数字大部分人都知道,是理想状态下的测试数据,实际会打折,估算实用续航大概600公里左右)。
我还试了试开,隔壁的小李,刚买的燃油SUV,他跟我说:你这个新玩意,续航能搞到600多公里,挺厉害的,放假跑一趟北京到或许都够。但我知道,实际上,如果你每天市区通勤,天天跑20公里,跑一周都不用充电。唯一注意的是,电池的耐久,还能挺住10年20万公里是个大问 mark,毕竟目前的锂电池技术还没100%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还有安全这个事,不能忽视。百公里碰撞能力、翻滚测试、侧柱结构……都是关键。EO羿欧的安全配置挺扎实,很多都是行业标配,比如侧向碰撞预警、自动刹车,但我问了个售后师傅,他说:我们修的车,后续出问题的概率不是很高,但掉链子的时候,还是看偏差。这也是行业生存的惯:得有点底,不然就容易翻车。我得承认,它的安全配置在同价位里算是不错了。
再怎么说,我还是在想:未来会不会像个黑科技那样,一不小心就被市场拍死?尤其是在供应链、研发上——这个有点类似我们日常用的线路板,比方说,汽车里那些复杂的电子模块,就像家里家电的微线路一样,出点问题,就不值钱。
而且,真要比一比,传统燃油SUV和新能源的成本差异不大,但看你怎么算油耗和维护了。百公里油钱50块,新能源可能是25块,但电费变动,或者充电鬼多一些,那成本也会变。你想,不考虑后续保值率,新能源的贬值实际上也挺快的。有人说,新能源车现在留到五年后,折旧率大概在40%左右(这是我估算的,别当真),比燃油车低点。
啊,说到这个,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分析,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和燃油车比,刚开始都在50%左右,但到五年后,可能掉到30-35%,甚至更低。这一轮补贴退了,未来还能不能保持这个吸引力,还真得看市场怎么走。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琢磨,政策刺激背后,是否潜藏着另一种压力?就是说,别瞧眼前光鲜的新能源车,背后可是供应链的博弈。比方说,电池原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去年涨了不少,谁手里资源多,谁就有底气。这就像家里做饭,米、油、盐,材料充足,菜才好做。反之,缺个油或盐,菜色就不香。
我记得朋友在修理店说过一句话:要买新能源车,别光盯着补贴,要想想后续维护,尤其要看供应商的材料链。这话挺有道理。李师傅也是行业老油条,他最搞的事就是帮客户挑吃得长久的车型。
有一点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在买车时,都觉得用几年再换比较划算?我猜测,是不是没考虑到里程折旧和维护成本这两项?反正我是觉得,车就像储蓄卡,存多了也能取出来,但存钱久了,还是要考虑贬值快不快。
顺便说一句,买车这事还是挺看人的,有的人喜欢养一个耐用、环保的,这就像养生一样;有人则喜欢快感,追求技术感。看来,没有一种方式能通吃。
今天这个话题,你觉得未来五年,新能源车会不会站稳脚跟?我自己还在观察,毕竟行业变得像过山车一样快——汽车市场从来没有这么生动,每次政策一变,细节就得赶紧消化。
支持友友,好奇你们对这个趋势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车都差不多了,看续航、配置、价格就够了?还是觉得底盘、操控才是真正的硬货?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在摇摆,买车就像人生的另一场抉择,没完没了的思考中,还要兼顾实际。
(这段先按下不表)留个问题:你会愿意为了几万块的补贴,换一辆新能源车吗?还是觉得,这还不够稳当?嗯……这个答案,恐怕得留给你我自己去想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