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政策风声再起,车主怨声载道
最近网上总有人说,所谓的“节假日7座以下小客车高速免费”就要被取消了,这消息真是像一颗石头砸进了车主群。不得不说,这种传言比北京晚高峰的速度还要快。作为自驾路上的老选手,这种风吹草动,我还真得上心。
前两天我特地跑到交通运输部官网查了个明明白白,发现2024年国庆节的政策跟过去一模一样,7座及以下小客车还是可以免费跑高速。这段免费时段,定在10月1日零点一直到7号的24点,没半点缩水。看得出来,现在还轮不到全额高速费找咱们算账。但话说回来,这免费待遇到底值不值得高兴,心里还真是一笔难算的账。
便宜是真便宜,堵得也真够呛
不得不承认,这几年有了假期高速免费,省下来的油钱确实不少。我开的就是本田CR-V,搞的是个7座版。每年赶春节返乡,平时起码能省下七八百块钱,路上吃几顿火锅面都够花了。
可堵车这回事,真是让人又哭又笑。去年国庆,我顶着免费的大旗从北京往山东跑,本来400多公里的路程,硬生生开了12个小时,比飞美国还难受。那服务区,简直就是人海战术,排队上个厕所能耗掉半小时。免费固然好,可时间全堵在高速上,钱包欢喜,身体和心情却吃苦头。不止我抱怨,我那开汉兰达的老伙计早就表示,这种免费他都不想要,每次假期都宅家“缴械投降”。
免费额度设想,便民还是添堵?
最近相关话题下又有人支了一招:“与其按节假日算,不如直接给每辆车一年5000公里免费额度。”有点新意,但问题也一大堆。
先算划算与否。像我一年能跑个两三万公里的人来说,5000公里的额度能省小三千块钱节省的真不少。但实际执行呢?是靠ETC来记账?还是要保养时读里程表?如果车借给朋友了,谁来分这个账?万一一家两部车互相借,额度怎么算?光想规矩还不够,怎么落实才是大课题。
很多高速管理的老哥曾说,出行高峰的压力确实大,大家一窝蜂地扎堆开车出去,安全风险高、运营难度大,直接考验基础设施的承载极限。等到新政策真落地,不知道会不会让大家变着花样继续逃票或者绕路,结果还是堵成片。
平时也想嗨,现实只剩假期自由
有车的朋友也好,没车的打工人也罢,其实都明白一个理:手里有了优惠,自然都想用到兜里。可惜工厂和公司不会陪你“错峰出行”,大部分家庭除了假期,全家凑不到一起,哪有时间说走就走。
我家那位就经常念叨,不如平时请两天假去玩,避开节日人潮可省心。可咱普通人能说请就请?表面上是免费,实际是被时间卡死了,出去转一圈全靠碰运气。这样的政策,到底有多方便,还得回头看生活本身给不给力。
老司机的经验帖,省钱还得靠巧劲
说到这,还是忍不住分享点我跑高速的小心思。除了研究免费时段外,我还专门琢磨怎么出口省钱。比如返程要赶在免费时段结束,有可能会晚点,这时候能提前一个出口下高速,再重新上,这样前一段就能蹭上免费。这办法我去年春节亲测“真香”,前后多省两百多块钱。
当然,这些操作等于玩套路。和政策博弈,总归要讲规矩。跑得多,省得多;琢磨多,捷径也不少。但说到底,这些都是利用目前政策的空隙。就怕以后真改成里程计费,这些小窍门也许就过时了。大家能用就用,别等“划算路”彻底关门才后悔。
政策棋局还没落定,车主还得多留神
国家出招,政策永远不是只看眼前的便宜。谁都知道,政策要照顾道路压力,也不能让车主一天到晚捏着手机查新闻提心吊胆。技术手段还没有统一,各地情况层出不穷,最后受苦的往往还是那些没时间钻研细节的普通人。
我个人觉得,按里程免费、鼓励错峰出行这种方向,确实更科学。但现实情况是,现在技术和监管手段都没有跟上,短期内还得靠老规矩。所以该查政策的查政策,该早做打算的早打算,别做“最后一天才补作业”的司机。反正10月假期我早就订好民宿,计划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坐等高速免费大军再度出发。
今年节假日,你是打算拼个自由,还是选择宅家躲堵?新政策你怎么看?欢迎交流说说你的路上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