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双重危机:技术窃密疑云与销量滑铁卢

比亚迪双重危机:技术窃密疑云与销量滑铁卢-有驾

近日,一场真假难辨的“身份冒充”风波将比亚迪(002594.SZ、01211.HK)推上舆论风口,创业公司的公开质疑与比亚迪的模糊回应,让这场商战疑云笼罩在法律争议与商业伦理的双重阴影之下。

与此同时,比亚迪正陷入销量增长疲软、全年目标承压的困境——国内市场连续四个月销量下滑,年度目标完成率不足六成。

在技术自主与市场扩张的双重战略下,比亚迪如何平衡竞争手段的合法性与商业道德的边界,又能否在国内外市场双线承压中突破重围,成为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注脚。

01被指窃取技术

比亚迪或许正在上演一起“朴实”的商战。10月11日,一则题为《比亚迪团队冒充极氪团队骗取汽车网络安全方案:一场荒唐的闹剧》的推文在网络上扩散。据该推文作者介绍,其所在团队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网络安全领域的创业公司,核心产品为一款名为《DefenseWeaver》的国产汽车网络安全设计分析CAD软件。这款软件在汽车行业中,常被用于汽车网络安全的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工作,国内外均有客户使用。

比亚迪双重危机:技术窃密疑云与销量滑铁卢-有驾

10月10日,该团队接到一位自称“吉利·极氪项目组”女士的联系,随后该女士带领三位工作人员与作者所属公司联系沟通,并详细了解了其平台的原理、案例、法规支持等各项功能。

但在沟通结束后,推文作者对对方使用的163后缀邮箱产生怀疑,对方解释说“极氪邮箱外发受限,使用163邮箱方便沟通”。

然而,会议结束后,该团队准备分发资料、保密协议。结果,对方集体失联——微信拉黑、电话不通、邮件不回。该团队在行业内打听了一圈,发现对方根本不是“吉利·极氪项目组”的团队,而是比亚迪汽车的团队。

当该团队发出警告短信后,对方回复称“我是比亚迪的啊?怎么了?”且对方还称,该公司项目还在初期,有保密要求,不方便透露,目前仅为前期了解阶段,暂时不能公开身份。

该作者对对方假冒吉利极氪身份来沟通产品需求一事表达了不解,并在推文中表达了疑问:

1.比亚迪为何要冒充吉利团队来做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技术交流?

2.听到比亚迪要开发同类产品的说法,但不理解比亚迪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吃香肠养一头猪?做出来的产品友商敢买么?

3.比亚迪对团队成员的职业操守是如何要求的?

4.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让团队出来干这样的事儿?

02回应真实性待考

上述文章在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后,有媒体对比亚迪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

这位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该事件“不属实”。

比亚迪工作人员还表示,公司严禁内部任何团队或个人以其他公司名义进行业务咨询,目前这件事情还在确认中。

截至目前为止,比亚迪官方未公开就此事进行回应。

所以上述创业公司发布的事件,暂时无法确认真伪。

需要注意的是,仅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比亚迪相关人员在回应称上述事件不属实时,又强调“事情还在确认中”,这本身就存在天然的矛盾,逻辑不通。

试想,推文作者可以通过圈内人士得知是比亚迪团队,那么,比亚迪团队可以通过所谓“吉利·极氪项目组”成员的电话、身份信息,快速锁定是否为公司内部人员,无需过多的“确认”。

而且,该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好几天时间,比亚迪官方以及公司高管并未就此事件发布公开声明,这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比亚迪双重危机:技术窃密疑云与销量滑铁卢-有驾

当然,在事件没有真相大白之前,建议比亚迪可以发布公开声明,消除外界疑问。文章发布者也可以通过报警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向五星评车表示,若比亚迪团队(或个人)通过冒充极氪身份,以欺诈手段获取《DefenseWeaver》软件的技术原理、案例、法规支持等核心信息,且这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如未公开的技术逻辑、AI模型原理等),则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该律师表示,从量刑标准来看,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然,事件真相到底如何,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

03销量连续4月下滑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当前的销量遇到了问题。

近日,比亚迪发布产销快报显示,公司9月份销量达39.63万辆,较上年同期的41.94万辆下滑5.52%,终结了连续18个月的同比增长态势。

不仅如此,2025年9月,上汽集团销量达43.98万辆,同比增长40.39%,在时隔5个月后重新夺回上市车企月度销量冠军,并实现同比“九连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二零二五年,世界百年变局加快演变,我们将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继续强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紧跟市场趋势,持续推进多品牌矩阵建设;加速业务出海进程,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

王传福的把握“三大机遇”论,目前比亚迪依然在逐步实现,但销量下滑确是不争的实施。

8月18日,五星评车曾发文《比亚迪国内销量6月降7%、7月降15.6%》,文章指出2025年6月,比亚迪国内汽车销量达29.25万辆,较上年同期31.47万辆下降约7%;2025年7月,比亚迪国内汽车销量达26.36万辆,较上年同期31.24万辆下降了15.63%。

文章指出:综合多方面数据可见,比亚迪在2025年面临着国内销量的下滑、全年销量目标达成困难以及出口销量统计口径变化引发争议等诸多问题。未来,比亚迪能否突破困境,在国内市场重振销量、达成全年目标,在海外市场真正实现销量提升,重塑良好发展态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那么,2024年8月份和8月份,比亚迪总销量分别为37.31万辆和37.37万辆,出口销量分别为3.15万辆和8.08万辆。由此计算,比亚迪8月份国内销量下降14.29%。

比亚迪双重危机:技术窃密疑云与销量滑铁卢-有驾

2024年9月份和9月份,比亚迪总销量分别为41.94万辆和39.63万辆,出口销量分别为3.3万辆和7.13万辆。如此推算,比亚迪9月份国内销量下降8.9%。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国内销量已连续4个月下滑。

而且,此前,有消息称,比亚迪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此前的550万辆降至460万辆。

按照新的目标,比亚迪前9月销量达274.79万辆,仅完成了计划的59.74%,要在剩下的三个月月均销售近62万辆才能达标,这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全年销量目标承压、国内市场份额收缩的现实,比亚迪需在强化技术壁垒的同时,更精准地把握国内消费趋势,优化产品结构,并加速海外本土化布局以化解风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