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检测站审车时,不少车主盯着车身的凹陷犯愁:车门上被石子崩的小坑、保险杠蹭的凹陷,会不会让外观检测直接不合格?有人说 “只要没掉漆就没事”,有人却因巴掌大的凹陷被要求返工,白跑一趟还耽误时间。今天用大白话拆解审车外观的核心标准,3 种凹陷情况逐个说清,再教你应急处理技巧,新手也能一次过审。
一、先搞懂:审车外观查凹陷,看的是 “安全” 不是 “美观”
很多人以为审车时外观检测是 “挑颜值毛病”,其实根本核心是判断凹陷是否影响行车安全。根据《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38900-2020)的规定,外观检测关注的是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而非小刮小蹭的美观问题。
简单说,检测员看凹陷时会盯着 3 个关键点:
是否导致车身变形:凹陷有没有让车身框架、车门、保险杠等部件失去原有形状,影响结构强度
是否阻碍功能使用:凹陷会不会导致车门关不严、车窗升降卡顿、后视镜视野受挡
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凹陷处有没有尖锐边缘、部件松动,可能威胁行人或自身安全
只要不碰这 3 条红线,很多小凹陷其实不影响过审,不用花冤枉钱提前修复。
二、明确答案:3 种凹陷情况,能过 or 不能过一看便知
凹陷能不能过审,不能一概而论,对照下面 3 种情况对号入座,心里就有底了:
1. 这类小凹陷:直接过审,不用修
符合 “小、偏、浅” 特点的凹陷,几乎不会影响检测,比如:
尺寸小:直径小于 5 厘米的点状凹陷(如石子崩的坑),或长度小于 10 厘米的条状凹陷
位置偏:在车门侧面、后备箱盖等非关键部位,没覆盖车标、灯光、牌照等重要部件
程度浅:凹陷深度不超过 1 厘米,用手摸没有明显凸起或变形,车漆也没破损
我去年审车时,车门上有个 3 厘米的小凹陷,检测员扫了一眼就过了,说 “这种小伤不算问题”。这类凹陷属于日常用车正常损耗,审车时不会卡壳。
2. 这类中等凹陷:看运气?其实有隐藏技巧
直径 5-15 厘米、深度 1-3 厘米的凹陷,能不能过审要看 “处理方式”,比如:
能过的情况:凹陷在翼子板、车顶等非功能部位,没有导致部件错位,且提前把车身洗干净 —— 干净的车身能让凹陷看起来没那么明显,检测员也更易通过
可能卡壳的情况:凹陷在保险杠、引擎盖边缘,或靠近大灯、车门缝隙,检测员可能会以 “影响部件密封性” 为由要求修复
应对技巧:审车前可以先去检测站咨询下外观检测员,若对方提示凹陷有问题,可找检测站附近的快修店做临时修复,通常几十元就能搞定应急处理。
3. 这类严重凹陷:必须修复,否则直接不合格
只要出现以下情况,别抱侥幸心理,提前修好在去审车:
导致功能故障:凹陷让车门关不严、车窗打不开,或保险杠松动摇晃
车身明显变形:凹陷处伴随车身框架扭曲,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超过 40 毫米
破损伴随凹陷:凹陷处车漆大面积脱落、露出金属锈蚀,或有裂缝、尖锐边缘
数量超标:车身不同部位有 3 处以上明显凹陷或开裂,违反 “不超过 3 处轻微损伤” 的规定
之前有位朋友,保险杠撞了个 20 厘米的凹陷没修,审车时直接被打回,花了 800 元修复后才通过,反而更折腾。
三、实用指南:审车遇凹陷卡壳?2 招轻松解决
万一审车时被凹陷卡住,别慌,这 2 招能帮你快速应对:
1. 应急处理:几十元搞定 “临时修复”
检测站附近通常有专门做 “审车应急修复” 的小店,针对不严重的凹陷,能通过吸盘、加热等物理方式快速拉平,价格 50-200 元不等,修复后立刻就能复检,比去 4S 店省时间又省钱。但要注意,这种修复适合应急,后续还是要找正规店做彻底处理。
2. 合规申诉:拿标准说话,避免被 “刁难”
若遇到检测员乱提要求(比如揪着小凹陷不放),可以拿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的规定反驳,明确指出凹陷没有违反 “车身无明显变形、功能正常” 的要求,或要求检测站出示具体不合格依据 —— 正规检测站都要按标准执行,不会随意刁难。
四、避坑提醒:审车外观别踩这 3 个雷,比凹陷更致命
很多车主盯着凹陷,却栽在其他外观问题上,这 3 点比凹陷更影响过审:
牌照螺丝缺失:牌照上的防盗螺丝或防尘盖少了,哪怕只有一个,也会直接不合格,检测站通常 5 元一包可买
灯光损坏:示宽灯、高位刹车灯不亮,比凹陷更易被发现,审车前记得挨个检查
车身太脏:车身上全是泥污,检测员看不清车况,会直接要求洗车后再来
这些小问题花 10 分钟就能解决,却比凹陷更易导致审车失败,一定要提前检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