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聊得最火的,就是奇瑞那台热效率高达48%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不少人一听这数字就不服,又是PPT技术吧?但这次,奇瑞是实实在在点火验证成功了,也就是说,它离量产不远了。
要知道以往高热效率发动机一直被国外车企把持。马自达搞压燃,热效率冲到43%,已经让不少人觉得是“黑科技”;丰田Dynamic Force发动机热效率41%也算业内顶尖。而这次奇瑞一举推高到48%,确实令人咋舌。而且这不是实验室数据,是实机验证,含金量完全不同。
为什么奇瑞能做到这么高?一方面这是混动专用机。和普通燃油发动机不同,它不用兼顾全工况,只需要在最佳区间高效输出,其他交给电机。
另一方面,技术上也堆得够狠:26:1超高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35%的EGR废气再循环率,再加上绝热涂层。说白了,就是把目前发动机领域已知的提效手段几乎全用上了。
热效率高,对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油。数据显示,热效率每提升1%,馈电油耗就能降0.3L/100km。换句话说,搭载这款发动机的混动车,综合油耗有望稳在2L/100km以内,用车成本向纯电看齐,却完全没有续航焦虑。
但我倒觉得,奇瑞这次突破的意义,远不止“省油”这么简单。它折射出一个更关键的转变:中国车企不再满足于做市场规模的“第一”,而要成为技术高度的“第一”。
就像之前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碾压松下、LG,现在轮到发动机领域,传统燃油车的核心堡垒,也被我们逐渐攻破。
而且你看,这不只是奇瑞一家的突围。比亚迪DM-i热效率43%、吉利雷神动力44%,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军备竞赛。中国人搞发动机,早就不是“模仿加低价”的玩法,而是实打实靠研发、靠专利、靠硬指标来说话。
有些人可能还是觉得,“热效率再高不还是烧油的车?未来是电动的!”但现实是,混动市场正在迎来爆发期,尤其是在充电设施还不完善的地区,它仍然是当前最实用的节能方案。哪怕电动化是终局,在这场过渡中,谁掌握高热效率发动机,谁就握有主导权。
回过头看,从1999年奇瑞第一台发动机下线,到如今11次拿下“中国心”十佳发动机,28年时间,它一直在做一件看似过时的事,死磕发动机技术。但在汽车产业,从来没有白走的路。哪怕将来全世界的车都变成纯电,这份技术积累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所以,别光看数字热闹。48%热效率真正意味着的,是中国制造正在技术深水区加速前行,而且这一次,没人能再用抄袭跟风来形容我们。它代表一种底气: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天花板,现在是我们的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