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

近期,极氪001持续受到市场关注。2024年极氪001交付近10万辆,作为25万以上纯电全品类销量冠军,这款30万级纯电猎装轿跑凭借大空间、强底盘和高配置成为市场"顶流"。在论坛和评论区,关于WE版、ME版、YOU版的选购问题被问爆了——"买哪个版本最划算?""YOU版贵3万到底多了啥?"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为什么这三个版本能吵这么久?

说白了,极氪001的三个版本在驱动形式、悬挂系统、配置级别上玩起了"差异化"——有的省成本,有的堆料猛,有的专攻舒适。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些区别,看看极氪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你买车又该怎么选。

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

说到买车,空间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猎装轿跑车型,很多人反应就是:"造型这么溜背,后排会不会坐着憋屈?"针对极氪001,这个担心基本可以打消了。车身尺寸摆在那儿——长宽高4977×1999×1545mm,轴距3005mm,妥妥的中大型车身材。关键是,WE版、ME版、YOU版三个版本的轴距完全一样,都是3005mm,这点必须先说清楚。

之前网上有说法,说不同版本轴距不一样,ME和YOU版比WE版多了20mm。这纯属以讹传讹。实际上极氪001从底盘架构到车身框架都是统一的,三个版本在物理尺寸上没有任何差别。

那为什么还有人觉得坐起来感受不同呢?

这就涉及到座椅设计、内饰用料这些细节了,但绝对不是轴距的锅。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咱们来算笔账。3005mm的轴距在同级别里属于什么水平?拿传统燃油车对比,奥迪A6L的轴距是3024mm,宝马5系长轴距版是3105mm。极氪001作为纯电车,没有发动机舱和传统变速箱占空间,电池包平铺在底盘,实际车内可用空间的利用率比燃油车高多了。有测评数据显示,在标准乘坐状态下,后排乘客的膝部空间最大可达130mm,车内得房率高达。这个得房率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就是车内实际能坐人、放东西的空间占车身总长度的比例。意味着近5米的车长里,有超过4.2米是真正能用上的,这比例甚至超过了一些豪华行政级轿车。

那实际坐起来啥感觉?

咱们看看老车主怎么说。极氪APP论坛里有个帖子,一个准车主问:"我身高1米78,平时后排经常坐老婆和孩子,WE版会不会空间紧张?"下面有个车主回了句:"你这身高在极氪001后排翘二郎腿都绰绰有余,别瞎操心了。"这话虽然说得直白,但确实是实情。1米8以下的乘客,无论哪个版本,头部空间至少有一拳,腿部空间能剩两拳多,舒适度没问题。

不过这里要说个但书。如果你身高超过1米85,尤其是腿特别长的那种,后排坐久了可能会觉得顶腿。这不是极氪001的问题,是猎装轿跑车型的通病——溜背造型虽然好看,但后排头部空间确实不如传统三厢轿车或者SUV那么富裕。当然了,能买得起30万级纯电车的用户,身高超过1米85的比例本来就不高,大部分人还是在舒适区间内的。

极氪的产品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挺有意思。他说WE版主打年轻用户,这些人平时就是通勤代步,偶尔周末带娃出去玩,空间够用就行,不需要太夸张。ME和YOU版瞄准的是家庭用户,老婆孩子坐后排的时间长,对舒适性要求更高,所以在座椅材质、靠背角度调节这些细节上会做得更精细。但底子都一样,都是那个3005mm的轴距,物理空间摆在那儿,不会因为你多花3万块后排就能多出半米来。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了:既然空间都一样,为啥还要分三个版本?

答案就藏在接下来要说的悬挂和配置里。极氪的算盘打得很清楚——用空间作为共性基础,让所有用户都不会在这方面踩坑,然后在驾驶质感和配置丰富度上做差异化,让不同需求的人各取所需。你要省钱,25.9万的WE版后驱版给你保底;你要性能,26.9万的WE版四驱版加3.5秒破百;你要舒适,29.9万的ME版给你双腔空悬和CDC电磁减震;你要面子,32.9万的YOU版配置拉满。这种分层策略,说白了就是用同一套底盘骨架,通过软硬件配置的搭配组合,满足从预算敏感型到享受至上型的全谱系用户。

悬挂系统硬刚!双腔空悬+CDC凭啥只标配在ME和YOU版?

如果说空间是极氪001的基础盘,那悬挂就是它的灵魂。很多人买车只看马力、续航,把悬挂当成可有可无的配置,这其实大错特错。一辆车开起来舒不舒服、底盘整不整、过弯稳不稳,取决于悬挂系统。极氪001在这方面下了血本——全系标配前双叉臂悬架,这在30万级纯电车里已经算良心配置了。

双叉臂悬架是啥?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简单说就是用两根A字形的摆臂控制车轮的上下运动,优点是支撑性强、操控精准,缺点是成本高、占空间。很多同价位的车为了省成本,前悬用麦弗逊,极氪001上双叉臂,这态度就值得点赞。

但问题来了,前悬大家都一样,后悬差别就大了。WE版可以选装双腔空气悬架,注意是选装,不是标配。ME版和YOU版标配双腔空气悬架加CDC电磁减震。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差的可不只是舒适度那么简单。

咱们先说说空气悬架到底是个啥东西。传统悬架用的是钢制弹簧,软硬是固定的,厂家调校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买回去没法改。空气悬架不一样,它用气囊代替弹簧,通过充气放气来调节软硬和高度。双腔空悬更进一步,把一个气囊分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可以更精细地控制悬架的反应速度和支撑力度。听着挺玄乎,实际开起来区别明显得很。

有个ME版车主在论坛分享过他的体验。他说之前开的是燃油车,后排经常坐老人,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段,老人总抱怨颠。换了ME版之后,双腔空悬加CDC电磁减震,过同样的路,后排的反馈就完全不一样了。减速带那一下,WE版可能是"哐当"一声,车身明显弹跳;ME版配了空悬之后,是"咚"一声闷响,车身压下去又平稳回弹,幅度小很多。老人坐后排再也不喊难受了。

这里要解释一下CDC电磁减震是怎么回事。CDC全称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翻译过来叫连续阻尼控制。传统减震器里面是液压油,流动速度决定了减震的软硬。CDC在液压油里加了磁性颗粒,通过电磁场控制这些颗粒的排列,从而瞬间改变液压油的流动阻力。听着像科幻片,但技术早就成熟了,奔驰S级、宝马7系这些豪车上都是标配。极氪001把它下放到30万级的车上,ME版和YOU版标配,这配置水平确实超出同级别一大截。

那为啥WE版不标配呢?

成本是一方面。一套双腔空悬加CDC电磁减震的成本大概在2万左右,如果WE版标配,25.9万的起售价根本撑不住。但更重要的是用户需求分化。极氪做过市场调研,买WE版的用户里,是首辆车,年龄集中在25到35岁,预算有限,看重性价比。这些人要的是一辆能开、能装、造型够酷的车,悬挂软硬没那么敏感。你跟他说双腔空悬能提升多少舒适度,他可能觉得不如便宜2万来得实在。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ME版的用户画像就不一样了。这批人多数已经有过一辆车,燃油车开了几年,想换纯电,预算提高到30万左右。他们对驾驶质感有要求,知道空悬好在哪儿,也愿意为这个多掏3万。YOU版用户就更直接了,32.9万的价格摆在那儿,买这个版本的人基本不差钱,要的就是配置拉满,开出去有面子,坐里面够舒服。

有意思的是,WE版虽然不标配空悬,但可以选装。

选装价格多少呢?

官方没公开,但论坛里有车主透露大概是1.6万左右。算下来,WE版后驱版25.9万,加上1.6万的空悬选装,总价27.5万,比ME版的29.9万还是便宜2.4万。但你仔细看配置表就会发现,ME版除了空悬,还标配了CDC电磁减震、四驱系统、更大功率的电机。这么一算,ME版那3万加得其实挺值的。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空悬真的有必要吗?

我天天在城市里开,路况也不差,值得为这个多花钱吗?

这要分情况看。如果你生活的城市路况确实很好,平坦得像台球桌,家里也没老人小孩经常坐后排,那WE版够用了,省下的钱干点别的不香吗?但如果你是北方城市,冬天路面结冰,减速带又多又高,或者经常走乡道、烂路,空悬带来的舒适度提升是实打实的。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忽略——高速行驶。很多人觉得空悬只是过减速带舒服,实际上在高速上也有大用。ME版和YOU版的空悬配合CDC,可以根据车速自动调整悬挂高度和软硬度。时速超过120公里,悬挂自动降低车身高度,减小风阻,同时变硬增加支撑力,过弯的时候侧倾小,稳定性更好。有YOU版车主说过,下雨天上高速,开着空悬调软模式,过弯的时候车身姿态稳得像轨道车,老婆坐副驾都说比埃尔法还平稳。这可不是吹牛,双腔空悬加CDC的调校功力确实不是盖的。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极氪在悬挂上的策略其实挺清晰的:用前双叉臂保底,让全系车型的操控基础不拉胯;用空悬和CDC做差异化,让愿意为舒适度买单的用户有得选。这种分层不是偷工减料,而是精准卡位。你要入门级,WE版给你后驱加基础悬挂,价格压到26万以内;你要均衡,ME版给你四驱加空悬CDC,30万拿下;你要顶配,YOU版配置拉满,33万封顶。每个档位都有清晰的产品定位,不会让用户陷入选择困难症。

配置堆料背后,极氪在"逼"你选贵的?

聊完空间和悬挂,咱们再来扒一扒配置表。这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也是极氪分层策略体现得最明显的环节。打开配置对比表,密密麻麻几十项配置,WE、ME、YOU三个版本差在哪儿,普通消费者看了脑袋都大。有网友吐槽说:"WE版连座椅加热都没有,冬天坐上去屁股凉飕飕,这是逼着我加钱上ME版吗?"

先说说三个版本的价格阶梯。WE版有三种动力组合:95kWh后驱25.9万、95kWh四驱26.9万、100kWh后驱26.9万。ME版100kWh四驱29.9万。YOU版100kWh四驱32.9万。从价格上看,WE到ME差3万,ME到YOU又差3万,阶梯很均匀。但配置增量可不是均匀的。

WE版能给你啥?

全系标配的东西其实不少:高通骁龙8295芯片、35.5英寸HUD抬头显示、1颗激光雷达、浩瀚智驾2.0系统,总算力508TOPS。这配置水平放在两年前,妥妥的旗舰级别。智驾方面,NZP高速领航、城市NZP、遥控指尖泊车全都有。座舱里,15.05英寸2.5K OLED中控屏、13.02英寸液晶仪表、雅马哈音响一个不少。说实话,WE版的基础配置已经够厚道了,日常用车该有的都有了。

那ME版多了啥呢?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除了前面说的双腔空悬和CDC电磁减震,还有一些细节配置。比如座椅加热,前后排都有;比如电动调节的方向盘,可以记忆位置;比如更高级的氛围灯,可以随音乐律动。这些东西单独拿出来看都不起眼,但叠加起来,体验的提升是量变到质变的。尤其是北方用户,冬天零下十几度,上车件事就是开座椅加热,暖和得快,比空调吹腿舒服多了。WE版没这个功能,你只能硬抗着等空调慢慢热起来。

YOU版就更狠了。分区调光天幕,前后排可以分别调节透光度,后排乘客想睡觉可以调暗,前排要看路保持透亮。隐私玻璃,从外面看不清车里,从里面看外面清清楚楚,商务接待特别有排面。防炫目外后视镜,夜里被后车远光灯照,镜子自动变暗,不晃眼。后备箱220V交流电源,户外露营接个电磁炉煮火锅都行。这些配置单拿出来都不算硬需求,但组合在一起,就是豪华车和普通车的区别。

有人说这是极氪在玩配置挤牙膏,故意把一些应该标配的东西拿出来卖高价。但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大家比的已经不是能不能开、安不安全这些基础功能了,而是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怎么通过差异化配置去匹配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咱们拿智能驾驶来说。极氪001全系标配浩瀚智驾2.0,这是大前提。但实际使用中,有多少人真的每天都用城市NZP?大部分人可能就是上下班通勤,开个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就够了。高阶智驾固然好,但对很多人来说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极氪把这些功能全系标配,就是为了避免用户在智驾这个核心卖点上有明显的短板感知。

但像座椅通风、按摩功能,就完全是看个人需求了。夏天开车出汗,座椅通风能让背部保持干爽,确实舒服。但如果你天天在空调房和车库之间两点一线,车上待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座椅通风的使用频率其实很低。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所有用户都为这个不常用的配置买单,不如做成高配独有,让真正需要的人去选。

极氪的配置策略背后,其实藏着一套用户分层逻辑。WE版用户,预算敏感,看重性价比,核心诉求是买到一辆智能化、续航够用、造型好看的纯电车。极氪给他们的答案是:25.9万起步,508TOPS算力、750公里续航、全系标配智驾,这些硬核卖点一个不少,但座椅通风、氛围灯这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就不给了,省下成本打价格战。

ME版用户,有过车主经验,知道舒适配置的价值,预算能到30万左右。极氪给他们的答案是:加3万块,给你双腔空悬、CDC电磁减震、四驱系统、座椅加热这些实用配置,开起来的质感立马上一个台阶。

YOU版用户,不差钱,要面子,追求配置拉满的完整体验。极氪给他们的答案是:再加3万,分区天幕、隐私玻璃、220V电源、Z-Sport运动套件,能给的都给,就是要让你花得爽、用得爽。

这种分层不是"逼"你买贵的,而是让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去选。你只要通勤代步,WE版足够;你要家用舒适,ME版合适;你要商务排面,YOU版管够。每个档位都有清晰的产品定位,不会出现"这个配置我想要,但必须捆绑一堆我不需要的东西"的尴尬局面。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从市场反馈看,极氪这招确实奏效了。2024年极氪001交付近10万辆,WE、ME、YOU三个版本的销量占比相对均衡,没有出现某个版本一家独大的情况。这说明不同价位的用户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选项,市场细分策略得到了验证。

网友吵翻的问题,答案其实藏在这儿

说了这么多空间、悬挂、配置,咱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到底该买哪个版本?

论坛里、评论区里,这几个问题被反复问了无数遍。咱们一个一个来拆解。

问题,WE版和ME版差3万,值不值?

这要看你怎么用车。如果你平时就是自己开,后排很少坐人,也不经常跑长途,WE版完全够用。25.9万的后驱版,750公里续航,5.9秒破百,智驾配置一个不少,这性价比已经很高了。省下的3万块,可以拿去选装其他东西,或者干脆留着加油钱都行。

但如果你后排经常坐人,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经常要接送客户、朋友,ME版那3万加得就很值。双腔空悬加CDC电磁减震带来的舒适度提升是实打实的,后排乘客的体验会好很多。四驱系统虽然平时感知不强,但雨雪天气、湿滑路面,四驱的稳定性和脱困能力确实比后驱强。座椅加热、电动方向盘这些配置,用过之后就回不去了。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第二个问题,YOU版的空气悬架有必要吗?

这个要分地域和使用场景。如果你在北方城市,路况复杂,冬天还有冰雪,YOU版的空悬绝对是刚需。它不仅能提升舒适度,还能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更好的通过性和稳定性。如果你在南方城市,路面平整,常年温暖,ME版的空悬其实也够用了,YOU版和ME版在悬挂硬件上是一样的,差别主要在其他配置。

第三个问题,三个版本空间差距真的大吗?

这个答案很明确:轴距都是3005mm,物理空间完全一样。1米8以下的乘客,无论哪个版本,头部空间、腿部空间都很充裕。1米85以上的乘客,三个版本的空间表现也都一样,不会因为买了YOU版后排就能多出半米来。空间差异感知主要来自座椅软硬、靠背角度这些细节,和轴距无关。

还有个隐藏问题,很多人纠结续航。WE版有两种电池选择,95kWh和100kWh。95kWh的后驱版续航722公里,100kWh的后驱版续航750公里。ME版和YOU版都是100kWh,四驱版续航705公里。这里要注意,四驱版因为多了前电机,耗电量更大,所以续航比后驱版略短。但实际使用中,700公里和750公里的差别没你想的那么大。城市通勤,一周充一次电足够;跑长途,300公里就要找充电站休息,700还是750区别不大。

真正影响续航体验的是充电速度。极氪001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10%-80%充电时间,95kWh的是11.4分钟,100kWh的是15分钟。这个速度放在整个行业都是梯队。对比来看,特斯拉Model 3的充电时间大概要25分钟,小鹏P7要30分钟。极氪001在快充这块确实有优势,这也是为啥很多人选它的原因之一。

还有人问,2024款和2025款选哪个?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2025款在2024年8月上市,最大的升级就是智驾算力从48TOPS跳到508TOPS,激光雷达从选装变成标配。如果你买的是库存的2024款,虽然价格可能便宜一点,但智驾配置差了一大截,以后想升级硬件也升级不了。除非你完全不在乎智驾,只要一辆能开的电车,否则建议上2025款。

最后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保值率。

极氪001三版本对比:WE、ME、YOU,谁才是你的菜?三个版本空间够不够用?轴距3005mm全系统一-有驾

纯电车保值率一直是个痛点,三年保值率能到就算不错了。

极氪001在这方面表现怎么样?

2023年汽车之家发布的保值率排行榜显示,极氪001一年保值率,位居纯电动领域中国品牌榜首。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超过了不少造车新势力。

为什么极氪001保值率高?

一是品牌背靠吉利,售后网络覆盖广,保值率天然比新品牌强;二是产品力确实在线,空间、配置、智驾都没短板,二手车买家认可度高。

结语:选版本别跟风,先搞清楚"你要啥"

写到这儿,极氪001的WE、ME、YOU三个版本该怎么选,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这不是一场"哪个最好"的比赛,而是一场"哪个最适合你"的匹配游戏。

WE版适合预算有限、看重性价比、日常通勤为主的年轻用户。25.9万的后驱版,750公里续航,508TOPS智驾算力,全系标配的核心配置一个不少。你要的就是一辆能开、够用、智能化到位的纯电车,WE版完全能满足。

ME版适合预算提高到30万左右、对舒适性有要求、经常带家人出行的用户。加3万块,双腔空悬、CDC电磁减震、四驱系统、座椅加热这些配置全上,开起来的质感立马上一个台阶。后排坐老人小孩,舒适度提升明显,这3万加得值。

YOU版适合预算充足、追求配置拉满、注重商务排面的用户。32.9万拿下所有配置,分区天幕、隐私玻璃、220V电源、Z-Sport套件,能给的都给了。你要的就是开出去有面子、坐里面够舒服、配置不留遗憾,YOU版就是为你准备的。

2024年极氪001交付近10万辆,成为25万以上纯电全品类销量冠军,这成绩已经证明了市场对这套分层策略的认可。极氪没有搞一刀切,也没有玩配置挤牙膏,而是用清晰的产品定位,让不同需求、不同预算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

买车这事儿,本质上是一场理性和感性的博弈。理性告诉你要看性价比、算配置、比参数;感性告诉你要凭眼、听朋友说、跟着感觉走。但最终决定你买哪个版本的,既不是理性也不是感性,而是你对自己真实需求的认知。

你是通勤代步还是家庭出行?

你是追求性价比还是愿意为体验买单?

你要入门即用还是配置拉满?

想清楚这些,再看配置表,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毕竟,买车的钱是自己掏的,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