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

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

去年在高速服务区遇到个开秦PLUS的哥们,聊起来才知道他跑长途从不刻意找充电桩。纯电120公里够市区通勤一周,周末带家人自驾也不慌——油箱加满能跑1300公里,比我那台2.0T燃油车还省心。后来查了下他那台车的亏电油耗,3.8L,这数字让我琢磨了挺久。

插混这事儿,早些年大家其实不太感冒。充电慢、馈电油耗高、保养还得两套系统都伺候着,算下来跟燃油车比没占着多少便宜。但最近几个月的销量榜有点意思,秦PLUS连续霸榜,海豹06 EV单月破3万台,倒是那些曾经喊得震天响的造车新势力,有几家开始掉队了。

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有驾

这波变化,表面看是价格战打出来的结果,往深了看,其实是技术路径开始分化。有些车企还在堆激光雷达、拼屏幕尺寸,比亚迪这边已经把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6%以上,功率半导体响应速度提升三成,快充半小时能回80%的电。这些数字听着枯燥,但换算成用户体验就是:上班通勤基本不烧油,长途自驾不用规划充电站,每公里成本两毛五。

前阵子试驾海豹06 EV,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套800V高压架构,而是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续航掉电比预期少得多。后来技术人员解释说用了脉冲自加热技术,电池温升速度比传统方案快一半。这种细节,产品手册上不会大书特书,但东北车主到了冬天就能体会到差别。

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有驾

倒是小米SU7的遭遇有点让人意外。产品力摆在那儿,订单也超过12万台,但10月销量只有8000多台,环比掉了三成。供应链和交付体系没跟上,芯片和电池都卡脖子,售后网点覆盖也不够密。这事儿说明造车跟造手机还真不是一回事,光有热度和订单不够,得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

理想L6倒是把家庭用户这块市场吃得挺透。4.9米车长,进地库停车不犯难;空气悬架配CDC阻尼控制,老婆孩子坐着舒服;纯电212公里够一周通勤,综合续航1390公里跑长途也踏实。最关键的是NOA辅助驾驶下放到这个价位段,高速上接管率能控制在3%以内。这种配置组合,对着两孩家庭的痛点一个个解决,销量破35000台也就不意外了。

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有驾

问界M7改款后的变化更直接。搭载华为ADS 3.0智驾系统,城区复杂路况也能应付,环岛、无保护左转这些场景基本不用人工接管。有朋友实测过北京三环,全程开着智驾,接管次数比之前的版本少了一半。销量翻倍,大概率是因为用户发现这套系统真能减轻驾驶疲劳,不是宣传噱头。

下沉市场这块也开始有些新动静。元UP在县城卖得不错,4.3米车身进出老旧小区方便,401公里续航够县域范围跑,快充也支持。关键是比亚迪在县里铺了8000多家服务网点,修车保养不用往市里跑。这事儿证明,高端市场固然热闹,但十万级纯电小车在三四线城市依然有大把机会,前提是得把渠道和服务做扎实。

小鹏MONA M03首月就破万台,有点出乎意料。13.98万起步,标配12项辅助驾驶功能,还支持高速NGP。风阻系数做到0.194Cd,这个数字直接影响续航效率。掀背造型配无框车门,视觉效果确实不错。小鹏这次跟滴滴合作,既拿下网约车市场,又吸引了年轻首购用户,算是把B端和C端的流量都盘活了。

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有驾

蔚来ET5T的换电网络倒是越做越密。3200座换电站,三公里内能找到一座,换电时间压缩到两分半。电池租用服务把购车门槛降了7万块,对于预算有限但想体验高端纯电的用户来说,这套方案挺有吸引力。长途出行不用担心充电排队,这点在节假日高速上优势明显。

零跑C10增程版能在15万级市场站稳脚跟,靠的是全域自研带来的成本控制。自研芯片、电驱总成、智驾系统,这些原本只在高端车型上出现的配置,现在下放到C10。增程器热效率41%,馈电油耗5.2L,纯电续航200公里,账算下来比同级竞品省不少。底盘调校还拉上了Stellantis的团队,操控性也不拖后腿。

比亚迪秦PLUS单月卖出48213台背后:一套3.8L油耗系统,正在改写15万级家轿市场格局-有驾

宋PLUS EV冠军版把入门价压到16.98万,同时升级电池、热泵空调和辅助驾驶系统。520公里续航,40kW快充,还带VTOL外放电功能,露营的时候能给电磁炉供电。这种“降价增配”的打法,在特斯拉Model Y持续降价的压力下,居然还能守住三万多的月销量,说明用户对性价比的判断越来越理性。

这一年看下来,市场格局变化挺快。早些年拼参数、堆配置的玩法开始降温,真正能留住用户的,大概率还是那些把技术做扎实、把服务铺到位的品牌。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可能还得再观察一阵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