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买车,话题总绕不开新能源和智能驾驶。
一提到智能驾驶,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特斯拉,或者是华为合作的那些汽车品牌,觉得它们的技术特别厉害,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但就在前不久,我们国内的汽车大户比亚迪,突然公布了一组关于自家智能驾驶的数据,这组数据一出来,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一下,到底谁才是智能驾驶这个领域里,走得最快、最扎实的玩家。
这事儿得从一个数字说起。
比亚迪说,就在今年7月份,他们卖出去的车里头,有87%都带着辅助驾驶功能。
这个87%是什么概念呢?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不太敏感,觉得不就是个比例嘛。
但我们得换个角度想,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在以前,甚至就在一两年前,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比如能在高速上自动跟车、保持车道的功能,那都是顶配车或者豪华车才有的“稀罕物”。
普通人买个十几万的家用车,这些功能要么没有,要么就得另外加好几万块钱去选装,很多人一听要加钱,也就放弃了。
这就好比我们去买手机,拍照好、性能强的摄像头,只有最贵的那个型号才有,大部分人买的普通型号就享受不到。
但比亚迪现在做的事情,是把这个“稀罕物”变成了大路货,变成了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的东西。
87%的比例意味着,现在你走进比亚迪的4S店,随便看一辆车,不管是十万出头的秦、宋,还是二十多万的汉、唐,十辆里面有将近九辆,出厂就自带了这套系统。
它不再是少数有钱人的玩具,而是变成了和倒车雷达、车载导航一样,人人都能用上的标准配置。
这种做法,一下子就把智能驾驶的门槛给拉到了地板上。
当一个高科技功能不再需要你额外付出高昂代价就能拥有时,它的普及速度就会非常惊人。
比亚迪凭借自己每个月几十万辆的庞大销量,正在用一种近乎“铺天盖地”的方式,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都开上了带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
这为它接下来的所有动作,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实的基础。
有了这么多装了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在路上跑,接下来就引出了第二个更关键的事情:数据。
比亚迪公布,这些车每天产生的和辅助驾驶相关的数据,超过了7200万公里。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抽象,我们打个比方,地球赤道一圈是4万公里,7200万公里就等于比亚迪的车队每天帮着系统在虚拟世界里绕着地球跑上1800圈。
这些数据到底有什么用呢?
用处太大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工智能,不管是下棋的还是开车的,都像一个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进步。
而这些真实的路况数据,就是喂给这个“AI司机”的最好的教材和“陪练”。
一个AI司机,在测试场里跑一万遍,可能也学不会怎么处理突然从巷子里窜出来的外卖小哥,或者怎么应对前方大货车突然掉下来的杂物。
因为这些千奇百怪的真实路况,是实验室里永远模拟不完的。
而比亚迪现在有了数百万辆车在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驶,从拥堵的北上广深,到路况复杂的小县城,再到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这些车就像无数个“数据采集员”,把它们遇到的每一个急刹车、每一次紧急避让、每一个复杂的路口博弈,都传回了比亚迪的数据库。
这就等于让比亚迪的“AI司机”每天都在经历全中国最复杂的“路考”,它的学习和进化速度,自然会比那些只有少量测试车在路上跑的厂家要快得多。
这就像学英语,一个人天天待在纯英文环境里,跟另一个人只靠看书学,进步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亚e迪用海量的车,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数据环境”。
在普及基础辅助驾驶的同时,比亚迪在更高级的智能驾驶领域也没闲着。
他们自家研发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叫做“天神之眼”。
官方说,搭载这个系统的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20万辆。
这个数字同样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120万辆是什么水平?
国内很多造车新势力,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所有车型加起来的总销量可能都还没达到这个数。
而比亚迪光是搭载了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就已经有了这么庞大的用户群。
这些用户不光是消费者,他们也是这套“天神之眼”系统最宝贵的“测试员”和“优化师”。
他们每一次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使用导航辅助驾驶,每一次系统帮助他们成功汇入车流或者避开障碍,都会形成数据,帮助系统变得更聪明、更像一个老司机。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车卖得越多,数据就越多,系统就越好用,体验好了,又能吸引更多人来买。
比亚迪依靠它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让这个滚雪球的游戏,从一开始就拥有了一个巨大的雪球。
最后,也是最能体现比亚迪决心和诚意的一件事,是他们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果你用我们比亚迪车上的自动泊车功能,因为系统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剐蹭或者碰撞事故,这个责任我们比亚迪来承担。
这个承诺在整个汽车行业里,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一直以来,所有厂家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都会在说明书里用小字写清楚:这只是辅助功能,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最终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这也让很多车主对这些功能抱着一种“想用又不敢全用”的矛盾心态,生怕万一出了事,说都说不清楚。
比亚迪的这个承诺,直接打消了用户的最大顾虑。
它背后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
首先,这是对自己技术的高度自信。
敢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比亚迪内部已经对这套泊车系统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和验证,他们有把握,系统出错的概率已经低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就算偶尔出问题需要赔付,也完全可以当作是营销成本。
其次,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市场策略。
它一下子就把自己和那些还在玩“免责声明”文字游戏的品牌区分开来,用一种最直接、最有担当的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不仅是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更是给整个行业立下了一个新标杆,未来,敢不敢为自己的智能功能负责,或许会成为衡量一个车企技术实力和品牌诚意的重要标准。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我们能看到,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规模化、数据化和用户承诺,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