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7车主老张上个月空气泵坏了,维修清单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盯着那个“18,600元”看了半天。换个泵而已,够普通家轿做三年保养。他苦笑着说,当初加价两万多选装空气悬挂觉得值,现在算算这笔账,有点不是滋味。
这事儿让我想起上周陪朋友去看A6L那天。展厅里那台55 TFSI致享型,销售顾问特别强调了空气悬挂,什么“魔毯体验”“五级可调”说得天花乱坠。我朋友听得眼睛发光,掏出计算器就准备算贷款。我拦了他一下,问销售:“普通悬挂版本试驾过吗?”
销售顾问脸色微微一变。
其实MLB Evo平台本身调校已经够细腻,针对国内那些破路专门软化过弹簧和减振器。我之前开过一台45 TFSI普通悬挂版本,过井盖的时候余震控制得相当到位,后排基本感觉不到什么颠簸。空气悬挂确实更好,高速过弯车身姿态更稳,滤震也更彻底。可问题在于,这玩意儿不是装上就完事了,它需要持续投入。
传感器故障、气囊老化、控制模块出问题,随便哪个环节出状况都不便宜。有个哥们开的奔驰E级带空气悬挂,前年气囊漏气,4S店报价一万五。他最后找了外面的修理厂,用副厂件凑合着修,也花了小七千。
所以我跟朋友说,这两万多块钱花出去容易,后面的事儿得想清楚。他想了想,最后把预算挪到别的配置上去了。
配置表这东西,藏着的门道比表面看起来多得多。就拿四驱系统来说,很多人以为买奥迪就自带quattro,其实不然。40 TFSI和部分45 TFSI车型压根就是前驱,只有挂着“quattro”尾标的45 TFSI和55 TFSI才有那套智能四驱。
这套系统平时在高速上会自动断开后轴,变成纯前驱省油。遇到湿滑路面或者需要更多抓地力的时候,才在零点几秒内把动力分配给后轮。听着挺聪明,但本质上它是个“适时帮手”而不是全时四驱。
我认识一位开45 TFSI quattro版的哥们,北京冬天下雪的时候开过几回。他的原话是:“雪地起步确实稳,但你要指望它带你去撒野,那还是算了吧。”江浙沪那边不怎么下雪的地方,这四驱系统的存在感可能就剩高速并线时那么点底气。
倒是虚拟座舱这块,我觉得比悬挂更实用。高配车型那个AR实景导航,立交桥、复杂路口直接在仪表盘上叠加3D箭头指路。我自己用过一段时间,最大的体会是视线几乎不用离开路面,该走哪个匝道一目了然。
这套系统和中控双屏联动起来,导航信息可以在三块屏之间流转。听着花哨,实际上手会发现逻辑很顺畅,不像某些品牌堆了五六块屏却不知道该看哪个。奥迪在交互这块的功底,藏在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细节里。
动力总成这边,45 TFSI那台2.0T高功率版本大概是整个产品线里最均衡的选择。180千瓦、370牛·米的账面数据看着不算暴力,但这台EA888发动机胜在全域扭矩输出平顺,1500转就能给到峰值。
配合本土化调校的双离合变速箱,低速蠕行时的顿挫已经压到几乎察觉不到。我有次在环路上跟一台5系并排起步,油门踩到三分之一,A6L已经窜出去半个车身。当然,再往后加速就是另一回事了,排量和缸数摆在那儿。但日常通勤和高速巡航,45 TFSI这套动力既不会让你觉得肉,也不会让你天天惦记着去加油站。
55 TFSI那套48V轻混系统,坦白说不会让油耗突然降到五六个,也不能纯电行驶。但如果你经常在市区跑,会明显感觉启停系统变“温柔”了——发动机启动时那种突兀的抖动基本消失,整个过程安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
这套系统通过皮带电机辅助启动、滑行时主动熄火来降低油耗,实际效果大概是百公里省个零点几升。听着不多,但积累下来也是笔账。更重要的是,它让A6L在静谧性这个维度上又往前迈了一步。豪华车的豪华,很多时候体现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地方。
轴距方面,A6L比海外版加长了10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直接拉到930毫米,坐进去翘二郎腿都绰绰有余。前挡风玻璃用的5.4毫米夹胶层,轮拱里额外加了吸音棉,12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能控制在64分贝左右。
这些东西配置表上不会单独列出来,试驾十分钟也感觉不明显。但开久了就知道,豪华车跟普通车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藏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朋友最后选了45 TFSI前驱版,他的理由挺实在:“反正也不越野,省下来的钱够选装B&O音响了,天天听个响也是享受。”
每个人用车场景不一样,需求自然也不同。买A6L这种级别的车,搞清楚自己真正在意什么,远比盲目追高配来得实在。配置表上那些看起来诱人的选项,背后可能藏着的不只是购车时的价格差异,还有后续使用成本的持续投入。
这笔账,值得算清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