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腾势N8L是在广州,成都一夜入冬,很难想象广州的天气还是如此炎热。整个试驾的安排更是非常多样化,顺便也总结一下,我眼中一场好的新车试驾应该是什么样:
1、时间足够长。有一些每家媒体只能开不到一个小时的那种试驾会,真的不如不办。媒体本身素质就良莠不齐,摸车时长甚至还不如去店里试驾的用户,短时长根本无法产出高质量内容。
腾势N8L的试驾是整整一天,自由行程,有几个推荐的拍摄点,除了统一出发之外,总体不需要编队。
2、路线足够丰富。整个试驾路线的设计最好能覆盖这台车最为擅长的路段——尤其是一些擅长但并不见得日常的路段。比如这次腾势N8L的试驾路线是从广州到惠州,在惠州还安排去南昆山开了一段山路——这段山路很长,路面也很窄,弯道非常多,对腾势N8L这样一台5.2米的车在灵活操控上可以很好体现。遇到几次极限会车的时候也能考验360度影像的准确度。
高速路、山路、乡村路、城市路,尤其是一些非铺装路面能够体验到底盘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涉及的路况越多,媒体产出的内容丰富度也会越好。
3、场景化设计够用心。有些车内功能,需要道具配合甚至场景展示才能更好地用画面表达。比如之前在智己新一代LS6静态实拍的时候,品牌安排空姐空少来作为配合展示(不需要说台词,我在展示车内空间的时候,身高超过一米7空姐和接近一米9的空少就明显比我本人展示的时候更有说服力,画面的美观度也拉满)。现场多放一些箱子、证明装载能力的道具、准备好和车机连接好的手机以方便演示车主身份的各项智能化操作……如此等等。
这次腾势N8L甚至设计了一个客厅,连接好智慧物联和美的电器绑定好的所有能想到的家居设备。此外,包括宠物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眼部按摩仪、影石360 X5这些可以和车机绑定和操作的设备都准备好了,拍摄的时候可以实际体验这些拓展用品的使用感受到底如何。
毕竟假如没有事先准备的话,这些就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些“功能”,媒体无法通过实际体验给出用户可以参考的意见。对于这些纸面的功能的“列举”,用户感知度是很低的。
因此,我对这次腾势N8L试驾的总体安排上,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也正因为时间足够长、场景足够丰富,才有助于我们尽量深入地去了解它,以便给出足够有参考价值的评价。
首先说一个结论:整整一天试驾完腾势N8L之后,我觉得N9没卖好,确实有点可惜。
而在N8L上市之后,对于N9销量的影响,我觉得会明显存在——有些人会说,不会啊,问界M8出来之后没有特别影响到M9的销量,M8在月销达到两万台以上之后,M9还是能保持一万以上的月销量。
相比M9的成功,N9目前的问题,我认为反而是:相对便宜了。这并不是用户心里的“价格便宜”,而是在做车型定位的时候,缺乏对整个N9车型对整个腾势品牌价值的深谋远虑。假如在一开始做这台车,就设定成45万甚至更高的话,包括一些更有情绪价值的科技配置、一些更豪华的调性、内饰精细度、可选配置以及各种颜色都能做得更为丰富。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在2026款腾势N9上市之前,这款车的内饰颜色只有黑白两种,车身颜色更是乏善可陈。你再去看看50万以上问界M9令人眼花缭乱的配置和选装,再看腾势N9,结论可能会像我一样:
好,但是无趣。
后来2026款腾势N9重新梳理了车身颜色,进一步加入一些彩色之后,我认为做双色车身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内饰颜色新增了棕色,估计也是没时间再去匹配诸如酒红、紫色等等可选装的色彩。算得上是针对性“打补丁”。只是更多的改变,在这个时候比较难了。
腾势N9在全系易三方、底盘配置和智驾硬件上有多顶不用我多说,而在驾驶性上,210时速通过鱼钩测试,懂行的人也都知道有多硬核。目前来看,每个月2000多位买这台车的用户,他们是真的懂车。
但你不得不承认,不懂这些驾驶性、鱼钩测试是个啥的用户占大多数。假如不开起来的话,腾势N9很难征服大部分手持这个预算的、尤其是女性用户。这和M9不用开就能直接在科技配置、舒适配置上极度可感知上,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现在都流行说,做产品的时候,“肉不要埋在饭里”,腾势N9的肉埋得确实太深了(静态时很多普通用户甚至会觉得“都是饭、哪有肉”)。开起来的话,假如不上高速、不在较高时速下去攻弯、不多开一些路况,普通用户也很难体会到易三方到底值钱在哪儿。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目前针对N9和之后的N8L,都可以考虑给予用户更深入试驾的机会。以及一些浅显易懂的workshop,更多把这些理工男的技术,用文科生的细致掰开让用户去理解和感知。
回到N8L,因为一样全系配备了易三方、双腔空悬、云辇A和天神之眼B,和N9相比,在硬核程度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N9相比而言,体型更大、气质更商务,甚至在性能上,CLTC纯电续航一致、零百加速也一样都是3.9秒。
从价格上来看,目前公布的预售价,N8L只有两款配置(这个和之前腾势N9的思路也是一样的,腾势N9因为两款价差实在过大,后来在2026款时在中间增加了中配),一款是尊荣型31.98万元,一款是旗舰型34.98万元。
其实我觉得腾势N8L可以尝试更为简化一点,既然硬核配置都是全系拉满,不如在正式上市时只出一个价格,其他类似于目前旗舰型上的电动门、副驾零重力等等配置都以个性化加装形式出现,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还避免了要么没有、要么全都有的情况。比如理想i8上市之后迅速调整,就说明对于用户来说,一个本身配置就够满的基础配置对于绝多数人来说已经够了,诸多个性化选装属于丰俭由人、按需选择。
但毫无疑问:31.98万元这个价格,腾势N8L已经有了一个“好价预期”。
因为,它已经标配了易三方、云辇A、双腔空悬、电动遮阳帘、方向盘加热、电尾门、前两排独立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第一排座椅记忆,车载冰箱、内外后视镜的自动防炫目,天神之眼B(激光雷达+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能够实现市区和高速的NOA。
“埋在饭里的肉”——直接复制粘贴老大哥N9的硬核性能,实际在试驾时,确实要承认这是一部相当好开的车。
在场景体验的时候,我认为腾势N8L在未来经过OTA之后的潜能会很大,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完全可以实现车开回地库,家里之前设置好的“归家模式”自动开启——空调、空气净化、窗帘、灯光都是最舒服的状态。而离家之前,在家里用语音控制说“我要出门”,车自动打开空调等事先设置好的模式,做到真正的“无感化操作”。
目前,车机通过云端,无论多远都可以单独操作之前绑定的设备。这只是实现场景化个性自定义的前提。距离实现我说的那种真正车家互联,已经不远了。
而至于小憩模式时戴的智能眼部按摩仪这些,就是按摩仪开机时,车辆就自动进入之前设定好的小憩模式,不用手去操作,便捷度明显提升。
而和车控进行绑定的儿童安全座椅,才是我认为造福家庭的一个实用配置。这应该是好孩子品牌和很多汽车品牌都联合来做的一个配置,它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语音调整安全座椅通风开启关闭及档位。使用过很多品牌、很多年的我要为这个配置大大点赞,因为孩子不喜欢坐安全座椅最大的原因就是会闷热,一旦闷热他就会躁动不安。
之前我遇到过很多次,都需要停车去哄孩子,凉快了、哄好了再坐上去——但肯定有很多家庭,孩子不愿意坐了就先抱着,这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安全座椅面料通风、具备通风功能、车机可联动、语音可控制,我认为这不仅让宝宝会更舒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婴幼儿乘车的安全性。所谓的“我家孩子不爱坐”,更多时候一方面是家长没有安全底线的意识,另一方面,确实要去优化和解决孩子的乘坐舒适性。
对于包括腾势N8L在内的、关注到儿童安全座椅的厂商,我都要大大点赞。
查姐总结:
整个对于腾势N8L体验的视频时长比较长,尽管后期老师给我加快了语速也有23分钟。但我依然认为,再写这3000多字的总结,很有必要。
一方面,是我觉得腾势有很多值得去复盘和思考的地方,关于N9在最初定位上的缺乏想象力,关于N8L在上市之后难以避免的左右互搏为什么会出现,这都是实际会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我认为N9和N8L从技术、性能上拥有很强的底层优势,是同价位当中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尤其是N9,如今这个销量确实可惜。
但所有弯路,或许正是品牌们的必经之路。对于用户而言,买到这样“肉都在饭里”的车,总比买到那种“肉都在面上还都是烂的”车,于日常使用的安全、长期使用的舒适来说,显然前者会好过后者。
因此,我们也大可不必对于技术的敬畏报以嘲笑心态,当我们鼓吹“肉在要在面上”的时候,限于成本的压力,我们可能只会获得在看不见的地方越来越糟糕的产品。
好东西必定有高成本,没体现在面子上就在里子上。追求面子不是错,而过于追求面子不在乎里子、甚至嘲笑里子才是愚蠢和危险的。
而对于腾势而言,在我们深度体验Z9系列之后也会承认,现有旗下的车型都是好车,只是没有把优势和技术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但希望这不会影响腾势继续用对技术的敬畏去做好产品。
回到N8L,通过这样一款价格、配置、空间都在更为广泛用户需求点的产品,向市场表达自己对于造车的理解和在技术追求上的拳拳之心,正是目前腾势急需突破的一个重要节点。
回头看D9的成功,对于腾势而言成为一个束缚,关于“腾势到底是谁”的下一个注脚,必定要在易三方上实现突破。
希望10月28日正式发布之后,腾势N8L能为腾势打开久违的新局。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