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中国的汽车,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台方头方脑、军绿色的吉普车,没错,就是那台经典的北京212。
这台车不光是几代人的记忆,更是中国越野车发展史上的一个符号。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北汽,最早并不是造整车的,它的起家,竟然是从生产小小的零部件开始的。
一个从配套厂起步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越野世家”,又在今天这个新时代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北汽越野车这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好好地聊一聊。
这事儿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啥都缺,工业基础尤其薄弱。
咱们国家决定要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于是就有了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就在一汽轰轰烈烈建设的时候,在北京,一个叫“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的工厂也建起来了。
听这名字就知道,它当时的任务就是生产汽车上的各种零件、附件,给大厂做配套。
可以说,北京的汽车工业,根子就扎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上。
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北京汽车人对汽车的构造和生产有了最直接的认识,这就像盖楼房,地基打得特别牢固。
没有这些扎实的零部件生产经验,后来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到了1958年,全国掀起了一股大干快上的热潮,各行各业都想搞出点名堂来。
北京汽车附件厂的工人们也坐不住了,他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生产零部件积累下的技术,硬是自己动手,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批轿车之一的“井冈山”牌轿车。
这一下可不得了,一个附件厂能造出整车,在当时是天大的新闻。
因为这个巨大的成功,工厂也正式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朱德总司令还亲笔为工厂题写了厂名,这几个字至今都是北汽最珍贵的财富。
尝到甜头之后,北汽再接再厉,又陆续搞出了“北京牌”高级轿车和“东方红”轿车,在造小轿车这条路上,北汽当时走在了全国前列。
然而,历史的走向总是充满戏剧性。
1960年,一纸来自中央军委的命令下达到了北京汽车制造厂,任务是:研制一款轻型军用越野车。
这个任务既光荣又艰巨。
光荣在于这是国家和军队的信任,艰巨则在于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非常困难,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要从零开始研发一款技术要求极高的军用车辆,难度可想而知。
但北汽人没有退缩,他们把过去研制“东方红”轿车的技术经验拿出来,以此为基础,开始了艰难的攻关。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反复修改设计方案,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终于在1965年,一款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车型正式定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BJ212。
BJ212一问世,就立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明星。
它结构简单、皮实耐用、越野能力强,几乎能适应中国所有的复杂路况。
从部队指挥员的座驾,到地质勘探队员翻山越岭的伙伴,再到林场、矿山的工作车,BJ212的身影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它累计生产超过100万辆,最高峰时占据了全国同类型车市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额。
直到今天,它那个经典的外形设计,依然被许多越野爱好者津津乐道。
可以说,BJ212不仅是一款成功的产品,更是中国轻型越野车的开创者,是一座里程碑。
时间快进到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北汽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为了办好这家合资公司,北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资产和最优秀的人员。
当时有人担心,这么一来,北汽自己的品牌不就没了吗?
但事实证明,北汽的决策是非常有远见的。
一方面,通过合资,北汽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们把这些学来的东西,用在了自己的老产品上,对BJ212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和升级,推出了BJ2020系列车型,其中一款叫“城市猎人”的,在九十年代特别火,成了很多人的梦想之车。
另一方面,北汽并没有完全依赖合资企业,原来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也在继续进行自主研发,推出了像“金旋风”这样的新车型。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北汽既享受了合资带来的红利,又保住了自主发展的根脉。
进入新千年,随着国家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军用车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汽再次承担起重任,先后为部队研制了第二代军车“勇士”和第三代军车“BJ80”。
这两款车性能优异,深受部队欢迎,多次在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中亮相,特别是BJ80作为阅兵方队的引导车,威风凛凛地驶过天安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车制造的最高水平,也进一步巩固了北汽“越野世家”的地位。
如今的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特别是最近几年,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了新的赛道,像长城坦克系列、比亚迪方程豹等新品牌的崛起,给传统越野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这些挑战,很多人也在为北汽捏一把汗:这个有着六十年光荣历史的老品牌,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
北汽没有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积极求变。
他们陆续推出了BJ40、BJ60等一系列面向民用市场的新产品,并且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比如今年新上市的BJ40增程版车型,既保留了硬派越野的性能,又解决了油耗高的问题,一上市就卖得特别火,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上万辆的订单。
这充分说明,北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品牌号召力,更有能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虽然面临着扩大产销规模、应对同行竞争以及技术转型等多重压力,但北汽也有自己的优势:背后有大集团的强力支持,有“越野世家”这块金字招牌,有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而且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对于走过了六十年风雨的北汽越野车来说,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早已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