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标雷诺还叫三菱?”“没了S-AWC的奕歌丢了灵魂?”全新纯电奕歌尚未正式登陆国内,互联网上的争议已炸开锅。当这个以硬派越野闻名的品牌,突然用竖向大屏和谷歌车机主打智能,这场转型到底是敷衍了事还是精准破局?答案藏在实测数据与市场逻辑里。
纯电奕歌定位紧凑型纯电SUV,国行预售价18-22万区间,直接瞄准比亚迪宋PLUS EV与深蓝S7。动力层面,高功率版160kW电机输出218马力,8.4秒破百的成绩比宋PLUS EV快0.3秒,87kWh电池加持下600km WLTP续航更是同级领先,城市通勤实测电耗16.3kWh/100km,真实续航可达400km以上。
尺寸上4470mm车长搭配2785mm轴距,后排腿部空间比老款燃油版多出一拳,虽不及AION Y的越级表现,但满足家用绰绰有余。不过32-37万欧元的欧洲定价,面对大众ID.4并无优势,暴露其区域定价策略的差异。
智能座舱是核心亮点,12.3英寸液晶仪表+12英寸直立式触摸屏的组合,操作逻辑与雷诺风景高度相似,谷歌车机加持下Android Auto连接流畅,语音交互响应速度优于同级国产车型。方向盘包裹的皮料比燃油版细腻不少,却容易沾指纹,中控台下方储物空间规整实用,水杯、雨伞等物品可轻松容纳。
驾驶质感延续三菱基因,CMF-EV平台打造的底盘悬挂,对颠簸路面过滤细腻,NVH表现与宋PLUS EV不相上下。但100-0km/h制动38.2米的成绩偏软,低功率版9.3秒的加速更适合温柔驾驶,彻底告别了燃油版的运动属性,150kW快充30分钟补能80%,满足城市通勤与短途自驾需求。
当下电动车市场进入“技术共享”时代,纯电奕歌与雷诺风景E-Tech共享平台技术,是三菱低成本电动化的最优解。其市场使命明确,四季度在雷诺法国杜埃工厂量产,主攻欧洲市场,借雷诺风景E-Tech上半年2.3万台的销量基础快速抢占份额。
保值率方面,参考燃油版奕歌前五年41.24%-69.89%的中等保值水平,纯电版依托联盟技术,预计残值表现优于小众品牌,但国内售后网络薄弱的现状,将直接影响其长期保值率。按照联盟产品节奏,预计3年小改、5年换代的更新周期。
与同品牌ASX纯电版相比,纯电奕歌定位更高,共享CMF-EV平台却在尺寸、配置上形成阶梯差,避免内部竞争;对比欧蓝德混动,其彻底放弃越野属性,转向城市智能SUV赛道,精准覆盖不同需求用户。这种“技术同源、定位分化”的策略,既降低研发成本,又能最大化占领细分市场,却也暴露品牌短板:缺乏自研纯电技术,核心竞争力依赖联盟输出,长期来看不利于品牌溢价提升。
横向对比销量标杆比亚迪宋PLUS EV(月销过万),纯电奕歌的核心优势在于合资品质+超长续航,短板则是品牌在华影响力下滑与售后网络不足。若国行版能维持18-22万定价,叠加三菱老用户的情怀加成,有望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面对国产车型的配置内卷——深蓝S7的增程选项、AION Y的空间优势,其差异化竞争力仍需市场检验,而欧洲市场凭借补贴政策与雷诺的渠道优势,大概率能复制风景E-Tech的成功。
联盟技术是跳板,不是短板;告别越野,不代表放弃品质。纯电奕歌用成熟的平台技术解决了电动化的核心痛点,竖向大屏与谷歌车机的组合精准击中城市用户需求,600km续航打破实用性焦虑。
对于务实的准车主而言,品牌标签远不如续航、智能、性价比来得实在,而这正是三菱转型的底层逻辑——在电动化浪潮中,读懂用户真实需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至于是否值得入手,答案早已藏在你的用车场景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