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买车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说起买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马上就会蹦出几个日本牌子,像是丰田、本田、日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车就代表着省油、耐用、毛病少,是很多人家里的第一辆车,也是换车时的重要选择。
开上一辆日本车,感觉心里就踏实。
可是,最近的情况好像有点不对劲了,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巨头,似乎集体遇上了麻烦,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我们熟悉的那个汽车市场,真的要变天了吗?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来看看他们最近的成绩单,数字是最不会骗人的。
就拿全球卖车最多的丰田来说吧,就在不久前,它还公布了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一年挣的钱,比我们国内十八家上市的汽车公司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听着就让人觉得厉害。
可谁能想到,这才没过多久,情况就急转直下。
根据他们最新的财务报告,也就是今年四月到六月这三个月,丰田的净利润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十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个变故让丰田自己都慌了,赶紧对外宣布,说今年全年的赚钱目标可能要完不成了,得往下调一大截。
这就像一个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的学霸,突然告诉大家,这次期末考试可能要不及格了,可见问题有多严重。
丰田作为领头羊都这样了,它的小兄弟本田和日产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本田的净利润更惨,直接少了一半,同比下降了百分之五十还多。
而日产汽车,已经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它直接开始亏钱了。
今年四到六月这一个季度,就亏了一千多亿日元,而且这已经是它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了。
在美国市场上,日产造出来的车堆在仓库里,一百多天都卖不出去,最后只能打折大甩卖。
为了自救,日产不得不关掉了七家工厂,还裁掉了一大批员工,足足有两万多人,占了它全部员工的百分之十五。
这听起来,真的让人唏嘘不已,曾经的汽车巨头,怎么就沦落到这般田地了呢?
这背后肯定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很多问题凑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场完美的风暴。
首先,一个最直接、最沉重的打击,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一直是日本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可就在今年,美国突然宣布要大幅提高进口汽车的关税。
原来,一辆日本车卖到美国,只需要交百分之二点五的关税,成本增加得不多。
现在,这个数字一下子提到了百分之十五。
这多出来的百分之十几,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本田就自己算过一笔账,因为这个新关税,他们每卖一辆进口到美国的车,成本就要凭空多出三千多美元。
这么大一笔钱,如果涨价卖给消费者,大家肯定不乐意,车就更卖不动了;如果不涨价,那就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利润自然就没了。
更要命的是,不光是整车,就连汽车的零部件,比如发动机、轮胎这些,从日本或者其他国家运到美国去组装,也要多交关税。
这等于说,不管你是卖整车还是在美国建厂生产,都逃不过这一劫。
丰田就公开叫苦,说光是零部件的关税,三个月就让他们损失了四千五百亿日元。
这就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喘不过气来。
如果说美国的关税是外部的一记重拳,那么来自我们中国汽车品牌的全面崛起,就是从内部攻破了它们的防线,这一招甚至更致命。
过去,中国市场是日本车企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今年上半年,日本品牌汽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九点六,和去年同期相比又掉了不少。
除了丰田靠着多年的口碑和积累,销量还能勉强增长,其他的像日产、本田,销量都在大幅度下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做得越来越好了。
像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又增长了百分之十四,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五亿元。
当大家发现,花更少的钱,能买到技术更先进、配置更高、样子也更好看的国产新能源车时,为什么还要去选择那些变化不大、智能化程度又跟不上的日本车呢?
这种变化不光发生在中国。
在东南亚,比如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过去可以说是日本车的天下,街上跑的十辆车里有八九辆都是日本品牌。
但现在,随着当地也开始鼓励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上汽名爵这些中国品牌迅速进入市场,凭借着电动车的优势,硬生生从日本车手里抢走了大块蛋糕。
在泰国的市场上,日本车的占有率从过去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掉到了百分之七十六左右。
在遥远的俄罗斯市场,由于一些国际原因,日本车企都撤走了,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结果,这个空白迅速被中国汽车品牌填补了,现在俄罗斯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都已经是我们中国车的了。
这说明,中国汽车的崛起,不是只在一个地方,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传统的汽车格局发起了全面的挑战。
说到底,外部的关税和竞争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出在日本车企自己身上。
他们在燃油车时代取得了太大的成功,以至于产生了路径依赖,总觉得靠着省油耐用的发动机就能一直赢下去。
当全世界的汽车行业都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奔跑时,他们的脚步却显得异常缓慢和犹豫。
他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混合动力,这本身也是个不错的技术,但在纯电动的大潮面前,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买车时看的已经不仅仅是三大件了,他们更关心车里有没有一块大屏幕,能不能用语音控制,开起来有没有科技感。
在这方面,反应迟钝的日本车企,显然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这就好比,在大家都开始用智能手机刷视频、玩游戏的时代,你还守着一部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诺基亚,就算它再结实耐用,也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说,日本车企如今的困境,是外部环境剧变和自身转型缓慢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赖以生存的优势正在消失,而新的赛道上,他们又暂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