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为何对超标电动车放任不管

最近有个数据在行业里炸开了锅。2022年到2023年,一家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全年财报显示,公司亏损接近百亿元,单季度亏损甚至突破30亿元。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新势力车企的动不动几十亿亏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吓人的是,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里,还有更离谱的配套数据——卖一台车亏掉十几万,甚至有人算了一笔糊涂账,说“这车亏到卖一台能换三台自行车”。这听上去让人头皮发麻,难道这些车企都在烧钱自杀?或者说,这行业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先别着急下结论,我们把账本掀开,一步步捋一捋,看这亏得到底是有门道,还是纯粹扛不住了。

交警为何对超标电动车放任不管-有驾

先看最直观的亏损数字。的确,财报上的亏损数额很抓眼球,单季度亏损30亿,放在任何行业里都够夸张。但咱们得拆开来看,这个“亏”,到底是亏在哪儿了。简单来说,亏损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把钱直接烧掉了,卖车卖得越多,亏得越惨;另一种是战略性投入,大把钞票往研发、渠道、品牌建设砸,短期看亏损,长期看是投资未来。

这一点在财报里能找到线索。我们以某头部新势力为例,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接近1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也就是说,光研发这一项,就差不多把全年亏损填满了。如果再算上渠道扩张、品牌推广等费用,基本上公司“非卖车业务”就已经把账面利润吃干净了。至于卖车亏损,反而没那么夸张。

交警为何对超标电动车放任不管-有驾

再来看核心业务——卖车本身。很多人说新势力在“卖一辆亏一辆”,怎么想都觉得邪门。但这里有个前提:这些亏损数字是“毛利率”里算出来的。咱们都知道,毛利率是“卖车收入减去直接生产成本”,但它没算营销、研发这些大头。所以,经常你看毛利率亏得吓人,实则是因为研发成本被分摊到每一辆车上。比如一辆车毛利亏5万元,可能有3万是砸研发,剩下2万才是直接亏损。

再说回来,这个毛利率亏损现象在新势力里普遍吗?答案是:差不多都这样。2022年到2023年,几乎所有新势力车企都在玩命砸研发,毛利率普遍徘徊在正负零附近甚至是负值。就连市场上最稳的新势力龙头,毛利率也才十几个点,远低于传统车企的平均水平。而一些“后起之秀”,为抢市场更是直接卷到负毛利——卖一辆亏一辆,但亏损规模比头部企业小得多。

交警为何对超标电动车放任不管-有驾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了,那传统车企不研发吗?不烧钱吗?当然烧。但传统车企的账期不一样,很多固定成本早就摊销完了,比如厂房、供应链体系等,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反而没那么高。而新势力从零开始建厂、搭供应链、做智能化,很多钱都是“前置性”烧掉的。这些钱看着是亏损,其实是把未来的基础设施提前建好了。再举个例子,传统车企卖车可能几年后才开始盈利,但新势力想快速抢市场,必须先亏着“推进度”。

再往下拆,这些钱到底是乱花的,还是抓机会?其实得看新势力的打法。比如,有些企业大手笔砸钱搞新技术,比如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超快充电池等,短期内没法变现,但长期可能会带来竞争力。还有些企业烧钱扩市场,铺渠道、投广告,拼命把品牌知名度做起来。这种玩法看着激进,但如果市场打开,亏损反而会变成一种“杠杆”,加速后期收入增长。

交警为何对超标电动车放任不管-有驾

当然,也有些车企的“烧钱”多少有点盲目。比如,为了追热点盲目扩充产品线,推出市场定位模糊的车型,结果产品没起量,研发和营销费用全浪费了。这种情况下,亏损就不再是为了“未来增长”,而是实打实的失误。再补一句,有些企业在市场和研发之外的投入,也没那么“体面”,比如内部管理效率低、决策摇摆,导致烧钱效果大打折扣。

讲到最后,我们也得接受一个现实:新势力亏损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不是某一家车企的独特问题。大规模研发、渠道投入、抢占市场,注定在亏损周期里翻滚一段时间。但更重要的是,这种亏损是有节奏、有方向的,还是随波逐流的混乱烧钱?从短期看,账面亏损吓人,但要紧盯的,是企业能否在亏损里找到出路,比如核心技术研发、品牌价值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等。

所以,看起来这些新势力亏损是个大麻烦,但拆开来看,它们烧的每一分钱背后都有一笔账。至于账能不能算明白,那就得看接下来几年,谁能把亏损周期缩短,谁能把技术变现,谁能在卷得最狠的时候活下来。总结一句话:看不懂的亏损,不一定是坏事;看懂了,却还持续失控,那才是真的危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