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6.0来了:插混车主每年省下的1400块钱,藏着多少普通人不知道的用车门道
朋友的宋PLUS上个月做完保养,师傅随口说了句“这车真费油”,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辆插混跑了两年,充电卡余额还剩六百多。不是不想用电,只是楼下那几个桩总被占着,回家一停车就懒得挪了。这事儿后来聊起来,几个开插混的车友都笑了——谁还不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听说比亚迪要推DM6.0系统,说是能让插混用车成本追上纯电,我寻思着这技术要是真落地,大概能改变不少人的用车习惯。
先说说那台热效率破50%的发动机。懂点机械的都知道,传统发动机能把42%的热量转成动力已经算优秀了,剩下的基本白白从排气管跑掉。这回据说喷油压力提到600bar,什么概念?就是把汽油打得跟水雾似的,烧得更透。实测亏电油耗能到百公里2.3升,照这么算,一年两万公里下来油费似乎能省个千把块。
不过真正有意思的或许是那块电池。300公里纯电续航,搁以前这就是台纯电车的水平了。用的第六代刀片电池,里头填了些相变材料,冬天续航衰减控制在15%左右。北方的朋友大概懂这意味着什么——以往到了腊月,续航打个六七折是常事,现在或许能让人少操点心。
充电这块倒是有些新花样。兆瓦级快充听着挺唬人,二十分钟充个大半,配合双枪并充技术,高速服务区喝杯咖啡的功夫差不多就能搞定。另外那个V2L外放电功能,10千瓦输出功率,带几台空调去野外露营应该问题不大。珠海台风那会儿,听说有车主拿这功能给避难所供了三天电,这种时候才知道车里存着这么大一块移动电源是什么感觉。
动力系统改成四擎四模,前头一台发动机配三挡变速箱,后边双电机,还带差速锁。漠河零下四十度测试数据显示,冷启动八秒钟就能完成,冰雪路面打滑率控制在3%。这配置搁越野圈里,大概已经够格去谈点技术了。
那套能量管理系统倒是挺聪明,会提前看导航规划路线,五公里外有长下坡就先多存点电,好利用动能回收。还能学习驾驶风格,开得激进就多备点电量,开得温和就优化发动机启停。这些细节用户可能感觉不明显,但架不住日积月累,据说综合能耗能再降12%。
安全这块用的CTC技术,电池直接当车身结构件。扭转刚度45000牛米每度,侧碰强度1500兆帕,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能扛15吨——这数字说出来有点玄乎,但针刺测试时电芯温度只升到65度,泡水12小时不漏电,这些倒是能让人踏实些。
悬架配了磁流变阻尼器,每10毫秒调一次软硬。过减速带、井盖这些,车身起伏和方向盘震动似乎都能降不少。跑长途的话,这配置大概率能让后排乘客少掉几次手机。
智驾这块硬件堆得挺足,三颗激光雷达加4D毫米波,城市NOA据说能处理无保护左转和复杂环岛,通过率在98%左右。拖挂模式还能自动控制房车倒车,这功能对玩房车的朋友或许有些用处。
车家互联接入鸿蒙生态,数字钥匙、远程控制这些基础功能都有。方向盘能检测心率,座椅能感知疲劳度,后排摄像头能识别儿童状态。这些功能听着挺科幻,实际用起来到底有多少价值,大概还得看个人需求。
算笔账的话,按15万公里跑下来,百公里油电混用2.3升,能源费用大约2.8万,加上保养,总成本跟同级纯电基本持平。但插混没续航焦虑,这点在节假日跑长途时大概能省不少事。
技术能不能兑现成体验,终究还得等车真正量产了再说。不过从这些参数看,比亚迪这次似乎是想把插混从“两头不靠”变成“两边都占便宜”。能不能做到,过两年市场自然会给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