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途新牌未捂热 智驾追尾敲警钟 方向盘后的真相
雨刮器划破车窗上的水痕。
同事盯着后视镜里逼近的车灯。
来不及惊呼——
金属撕裂声已撞进耳膜。
刚上牌七天的星途,尾灯碎成红色残渣。
肇事车的毫米波雷达仍在闪烁。
像嘲讽的独眼。
一、智驾神话的裂缝:当算法遇上现实泥潭
“系统处于智驾状态。”
追尾车主反复强调。
仿佛这句话能抹掉刹车印。
事实冰冷如事故报告:
2025年山东高速那场2死事故。前车爆胎未撤离。后车智驾未识别。碰撞时速115公里。AEB系统集体沉默。
更早的小米SU7中控屏。追尾瞬间仍在播剧。强光干扰传感器失效。三级预警形同虚设。
蔚来ES6的教训更荒诞。
斜标线误导智驾系统。高速110公里突发变道。方向盘自己转动。像被幽灵操控。
“全程手握方向盘。”车主申诉。
0.5秒反应时间。人类肌肉追不上代码错误。
二、L2≠L5:被营销模糊的安全边界
销售展厅的术语天花乱坠。
“L2.9无限接近自动驾驶!”
国标戳破泡沫:《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白纸黑字——
0-2级统称“辅助驾驶”。方向盘必须有人掌控。
3级才允许移交控制权。且限于特定场景。
现实骨感得刺眼:
2025年L2乘用车渗透率57.3%。但99%车企卡在L2+阶段。
问界M9的案例像场黑色幽默。
AEB已启动减速。司机慌乱踩油门。
“人驾权限高于智驾。”官方声明轻描淡写。
原来所谓智驾巅峰。抵不过人类一脚误操作。
三、致命盲区:传感器看不懂的人类江湖
摄像头读不懂暴雨。
激光雷达穿不透浓雾。
更别说那些刁钻考题:
•高速施工区反光锥桶排成迷宫
•放学孩童举着气球冲出绿化带
•侧翻货车泄漏的油渍画成“抽象画”
河南大学实验室的测试触目惊心:
突发障碍物识别延迟率高达34%。强光下视觉传感器失明率22%。
就像给盲人配了导盲杖。却逼他跑百米跨栏。
四、责任链断裂时:谁在担责的罗生门
4S店推销话术像糖衣炮弹:
“放心睡!系统比人可靠!”
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却成糊涂账——
车企亮出用户协议第17条:
“驾驶员需全程监控路况”。
保险公司翻出数据记录:
“碰撞前6秒手离方向盘”。
更残酷的真相浮出水面:
公安部交管局明确公示。现有智驾事故中,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追责三重风险全由驾驶人承担。
原来所谓“自动驾驶”。不过是场昂贵的角色扮演游戏。
五、破局之道:让科技回归工具本质
岚图CEO卢放的警告振聋发聩:
“智驾普及不是简单加法”。百倍严于常规的测试标准。才是对生命的敬畏。
实用主义者已找到生存法则:
1.激活智驾前啃透说明书——问界M7女车主踩错踏板。因不知踩刹车会退出智驾
2.城市路况手不离盘——武汉萝卜快跑测试员脚悬刹车位。随时准备接管
3.暴雨天关闭自动变道——毫米波雷达遇水雾误判率激增37%
就像那位修星途的同事。
如今上车必做三件事:
调后视镜。关娱乐屏。手指搭在应急灯开关上。
“智驾是副驾座上老司机。”他说。
“但方向盘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维修厂的星途焕然一新。
尾灯亮起时。
像从未受过伤。
只有车主知道——
那道被智驾撞出的裂痕。
早已刻进驾驶观的骨髓里。
技术永远在狂奔。
而安全。
始终是系在人类神经末梢的。
那根透明风筝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