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开长途货运的朋友张哥,去年冬天在高速上差点把命搭进去。那天他开着重卡下坡,突然刹车踏板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软绵绵没反应,眼看着距离前车越来越近,手心冒汗的他猛拉手刹才在隔离带前两米堪堪停住。后来检查发现刹车油里渗了水,管路里全是气泡。现在每次聚会他都举着茶杯说:"这杯茶要是刹车油,我早喝干了检查八百回了!"
咱们开车的人都知道,方向盘握在手里就是握着全车人的性命。上个月陪同事去二手车市场,亲眼见到一辆刚过户的SUV因为球头衬套老化,转弯时前轮突然"罢工"把车甩上马路牙子。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车上有些部位就像定时炸弹,定期检查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保命绝招。
第一要盯紧的就是刹车系统。去年我们车队有个小伙子为了省钱,刹车片磨得比硬币还薄都不肯换。结果在市区跟车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车"亲"上前车屁股。现在他每次保养都主动要求师傅:"您受累帮我把刹车油含水率也测测。"
检查刹车不能光看表面,得用专业检测笔测刹车油含水量。有个窍门教给大家:保养时让师傅用手机闪光灯照刹车片,厚度不足3毫米的,在灯光下会透出金属光泽,这时候就该换了。就像家里烧菜的锅,锅底磨穿前总会有征兆。
轮胎检查要像查自家孩子作业。去年雨季我邻居老陈在高速上遇到积水,车子突然像跳华尔兹似的打转。拖车师傅一看轮胎直摇头:"这胎纹都磨成滑板了,下雨天能不打滑么?"现在老陈后备箱常备胎压计,每隔半个月就带着小孙子蹲在车边教他认胎纹磨损标记。
教大家个土办法:拿枚一元硬币垂直插入胎纹,要是能看见硬币边缘的国徽图案,说明该换胎了。备胎也别冷落它,我见过最离谱的车主,备胎橡胶都开裂成鳄鱼皮了还不自知。
底盘检查要像中医把脉。朋友开的汽修店上个月来了辆总跑烂路的越野车,底盘异响得像在敲架子鼓。拆开一看,橡胶衬套老化得跟风干的橘子皮似的。师傅说这种情况再开下去,方向机分分钟罢工。
建议大家每半年就把车架起来看看底盘,特别是经常走坑洼路面的车。有个简单自检方法:停车后摸一摸轮毂温度,如果某个轮毂特别烫,八成是刹车分泵卡死了。
油液检查要像查自家水表。表弟去年自驾游,在荒郊野外发现冷却液漏光了,情急之下往水箱灌矿泉水,结果发动机直接"开锅"罢工。现在他手套箱里永远备着半瓶冷却液,还养成了每周打开发动机盖的好习惯。
检查机油千万别犯懒,必须擦干净油尺测两次。有次我亲眼见新手学徒只测一次,结果误判油量差点酿成大祸。刹车油壶上的刻度线就像量血压的刻度,液面低于下限就像高血压一样危险。
灯光检查要像照镜子。小区里有位大姐倒车撞树,非说倒车灯太暗。结果一查发现灯罩里积了二两泥,灯丝都被灰尘包浆了。现在她每晚遛狗都带着湿纸巾,顺手擦擦车灯成了新习惯。
建议大家趁着夜色检查灯光,站在车后让家人踩刹车,红光不够亮堂的赶紧换。有个朋友更绝,在自家车库墙上贴了反光条,倒车时看反光亮度就知道车灯状态。
说到底,养车和养孩子一个道理,平时多费心,关键时刻才省心。上周去4S店碰到位开了20年出租车的老司机,人家保养时连雨刮喷水角度都要调整。问他为什么这么仔细,他拍拍方向盘说:"这铁家伙跟着我跑了80万公里,比老婆陪我时间都长,能不好好待它么?"
这些检查听着麻烦,其实养成习惯后每次也就十分钟的事。就像咱们每天刷牙洗脸一样,顺手掀开机盖看看油液,停车时瞄一眼轮胎,等红灯时试试刹车。别等哪天车子在路上给你"脸色看"才后悔,安全这事儿,从来都是预防比补救重要一万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