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当很多人都在讨论燃油汽车是不是快要成为过去时的时候,摩托车市场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十个月,燃油摩托车的销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非常强劲的增长,同比大涨了12.92%,总共卖出去了超过一千五百万辆。
相比之下,一直被看好的电动摩托车,销量却稍微有些下滑,降了1.36%。
这个情况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分析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的摩托车市场又会是谁的天下。
要说现在中国摩托车行业里最引人注目的企业,那一定得提到江门的大长江集团。
这家公司的表现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数据显示,它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221.63万辆,这个数字比排在第二位的重庆隆鑫整整多出了将近90万辆,差距非常明显。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长江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豪爵,在250cc以上的大排量车型领域,销量同比增长了接近30%。
这说明,他们不仅在传统的代步小摩托车市场上占据主导,也在消费升级、追求玩乐属性的大排量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大长江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厉害呢?
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技术和品质的保障。
大长江集团是日本铃木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多年的深度合作,让它在发动机技术、整车品控和耐用性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功底。
在很多老摩友的口中,豪爵摩托车皮实耐用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一辆车骑十年都不用大修”的说法,这种口碑是花多少广告费都换不来的。
其次是它在成本控制上的巨大优势。
大长江的总部在广东江门,这里被誉为中国的“摩托车之都”,拥有全国最完善的摩托车产业链。
这意味着从一个最小的螺丝钉到最核心的发动机,所有的零部件配套厂家都集中在周边,极大地降低了物流和采购成本。
这种产业集群的效应,让大申斥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还能把价格控制在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上,普通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
从整个销量排行榜来看,我们还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理现象,那就是广东和重庆两大摩托车生产基地之间的竞争。
在前十名的企业中,有五家来自广东,三家来自重庆,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
不过,它们的经营策略却有很大的不同。
以大长江和五羊本田为代表的广东企业,更侧重于性价比高、面向大众的实用性车型,特别是125cc排量的通勤代步车。
这类车是中国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产品,也是很多家庭的第一辆机动交通工具。
广东企业凭借着成熟的制造工艺和成本优势,把这类车做到了极致,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是名副其实的“销量之王”。
而以隆鑫、宗申为代表的重庆企业,则选择了一条更高附加值的路线。
他们更专注于250cc以上的大排量玩乐型摩托车,这类车型的技术含量更高,驾驶乐趣更强。
数据显示,重庆几家主要摩企的大排量车型销量占比普遍超过了40%。
虽然在总销量上,重庆企业加起来的规模可能和广东的大长江不相上下,但在单车利润上,大排量车要远远高于小排量代步车。
一位经销商就曾透露,卖一台400cc的摩托车所获得的利润,可能比卖好几台125cc的小摩托车还要多。
这反映出重庆摩企正在抓住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在这场南方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有一家来自北方的企业显得格外突出,那就是洛阳北方企业集团。
作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中央企业,它以超过52万辆的销量成功进入了榜单前八名,成为了北方摩托车制造业的唯一代表。
洛阳北方的成功之道与民营企业有所不同。
它有着深厚的军工背景,很多技术和标准都源自于军用摩托车的研发生产,因此在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上有着天生的优势。
据说,其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平均使用寿命要比普通民用车型长三年左右。
此外,作为央企,它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更加不计成本,是很多民营企业的两倍以上。
这种投入让它在一些特定市场和前沿技术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很多品牌的摩托车在冬天会遇到启动困难的问题,而北方摩托凭借其优异的低温启动性能,在这些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
更让人瞩目的是,洛阳北方已经研发出了氢燃料摩托车的原型车,这在整个行业内都属于非常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可能领先了行业十年。
当然,高品质和高研发投入也带来了相对较高的售价,它的产品通常比同级别的其他品牌贵20%左右,这也体现了它作为“国家队”的底气。
最后,我们再回头看看电动摩托车市场。
销量下滑1.36%,虽然数字不大,但这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说明电动摩托车在现阶段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上。
首先是续航焦虑,这是电动交通工具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电动摩托车标称的续航里程在实际使用中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续航能力甚至会减半,这给用户的长途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充电不便。
在很多老旧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非常困难,而从楼上拉电线充电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设施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数量不足、位置不便、充电时间长等问题。
最后是性能表现。
对于很多追求驾驶乐趣的摩托车爱好者来说,目前大多数电动摩托车的操控感和高速稳定性还无法与同级别的燃油车相比,时速超过50公里后车身发飘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它们更像是一个大号的电动自行车,而不是真正的“摩托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细分领域,电动摩托车正在悄悄爆发。
数据显示,250cc以上级别的电动仿赛车型,销量同比暴涨了150%。
像九号、极核这些新兴品牌,它们的产品不再是简单地模仿燃油车,而是充分发挥了电动机瞬间爆发强大扭矩的优势,并融入了大量的智能化、网联化配置。
对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年轻消费者来说,这种充满科技感、设计前卫的智能电动摩托车,比传统燃油车更有吸引力。
他们可能不在乎发动机的轰鸣声,但非常看重车辆是否能与自己的手机无缝连接,是否能提供新奇有趣的骑行体验。
一位年轻摩友就表示,轰隆作响的燃油车或许是父辈的情怀,而安静、智能、迅猛的电动车,才更符合他们对未来的想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