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你们还记得当年那个号称“平民超跑”的飞度吗? 最近网络上曝光了一组全新本田飞度的谍照,让我这个老车迷看了心情复杂。 新车前脸改成了分体式大灯设计,车头上方带有明显的贯穿式造型,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新能源车的味道。 不过说实在的,这“全新”二字恐怕要打个引号,因为除了前脸,整车轮廓基本保持了现款设计,动力部分也继续沿用1.5L发动机。
看着飞度这番改变,我不禁想起它曾经的辉煌。 就在几年前,飞度月销破万简直是家常便饭,可今年8月只卖出了23辆,7月也才75辆,这样的落差让人唏嘘。 如今小型车市场已经被新能源车型冲击得七零八落,比亚迪海豚、海鸥、吉利星愿这些后起之秀反而混得风生水起。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改款能否让飞度重振雄风? 咱们一起来聊聊。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新飞度的前脸照片时,我还以为是本田新出的纯电车型。 那个贯穿式的日行灯设计,配合分体式大灯,确实跟上了当下电动车的设计潮流。 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只是一次“表面工程”,就像给传统燃油车穿上了新能源的外衣。 这种设计手法挺有意思,既想吸引年轻消费者眼球,又舍不得放弃成熟的燃油平台,可以说是进退两难的真实写照。
车身侧面还是那个熟悉的飞度,经典的三角窗设计得以保留,门把手也是传统样式。 这点我倒是不意外,毕竟飞度的空间利用率一直是有口皆碑的,那个“魔术座椅”的设计确实巧妙。 记得有次帮朋友搬家,原本以为要跑两趟,结果飞度的后排座椅放倒后,居然塞下了一个小型冰箱,当时我们都惊呆了。
动力系统方面,新车继续使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这点让我有些失望。 不是说这台发动机不好,相反,它可靠省油的特点已经经过了市场检验。 但在电动车当道的今天,光有可靠性似乎已经不够了。 现在8万元左右的电动车,续航都能做到300公里以上,每公里电费不到一毛钱,这对每天通勤几十公里的上班族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辆电动车,算过一笔账:他每天上下班往返60公里,以前开油车每月油费要900多元,现在充电只要100出头。 这种使用成本上的差距,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显得尤为明显。 也许有人会说电动车保值率不如油车,但说实话,8万元级别的车子,开五年后又能差多少呢?
再说说驾驶体验,电动车那种即时的扭矩输出、安静的行驶质感,确实是燃油车难以比拟的。 我有次试驾朋友的比亚迪海豚,等红绿灯时起步那种轻快感,让旁边的燃油车都显得笨重。 而且电动车不需要换机油、换火花塞这些保养项目,后期维护也省心不少。
不过飞度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加油方便,不用担心续航焦虑,特别适合经常跑长途的用户。 而且本田的品控一向不错,这台1.5L发动机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 只是现在的消费者似乎更看重科技感和使用成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飞度的销量会下滑得这么厉害。
看着新飞度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款,我忽然想起手机行业的诺基亚。 当年诺基亚也以为换个外壳、增加几个功能就能留住消费者,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类似的变革,消费者要的不是表面的改变,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提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唱衰飞度。 作为一款经典车型,它依然有着不错的底盘调校和操控体验,这些都是新势力车企需要时间积累的。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电动车,比如住在老小区充电不便的用户,或者经常跑长途的销售人士,燃油车仍然是更实际的选择。
只是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当大多数消费者都用脚投票时,再经典的产品也要顺应时代。 飞度这次改款,像是传统燃油车向新时代做出的一次妥协,既想保持自我,又不得不向潮流低头。 这种挣扎,何尝不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的缩影呢?
最后说句实在话,如果本田真的想重振飞度的雄风,或许该考虑推出混动或者纯电版本了。 毕竟在新能源大势所趋的今天,光靠外观的小修小补,确实很难打动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这样的全新飞度,你们会考虑购买吗? 对于还在坚持的燃油小车,你们又是怎么看的?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