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和东风,央企里混到了29和30,听着像高考分数线压着走。
长安呢?
不参和军工那些破事儿,单纯做车,像个不愿意合群却怎么都不得不出现在家族聚会上的小表弟。
有时候看他们仨,脑子里就浮现出老式录像厅,三部片子一块放,剧情全靠观众自己串。
前两天群里又炸了锅,说东风和长安要搞合并。
有人乐呵呵地预测国产车企要起飞,也有人冷嘲热讽,说东风那点军工资产甩不开,长安也不缺这点热闹。
倒不是大家都喜欢看热闹,关键是央企合并这种事,历史惯性太大,谁敢说一句“稳了”,分分钟被现实打脸。
说起这仨的气质,真是各有味道。
一汽像国企里的老干部,稳坐钓鱼台,身上总带着点历史包袱的气息。
东风则更像穿着迷彩的二大爷,口袋里揣着军工证,时不时冒出点“咱家有背景”的派头。
长安就不一样,民用市场里一路小跑,新能源一通猛冲,脑门上贴着“拼命三郎”四个字。
你说谁最后能杀出重围?
这问题要是简单,评论区早就统一意见了。
记得有一年,汽车销量榜单刚出来,一汽和东风加起来能吓人一跳,700万台的体量,听着像是要吞下整个市场。
可细看盈利能力、创新力,反倒被吉利、比亚迪、理想这些后浪一顿暴击。
再看长安,人家新能源板块一年蹭蹭往上窜,智能驾驶也玩得溜。
你说央企排名有啥用?
场子里早就卷成麻花,大家都在琢磨怎么不掉队。
东风和长安真要合?
合着合着,军工那一堆敏感的事往哪搁?
政策和红线,像是地上绊人的电线,一个不小心就能让人摔一跤。
你让东风把民用车剥离给长安,听起来像拆个快递,其实是开盲盒,里面藏着谁都不想碰的炸弹。
南北车那会儿合并,表面风光,底下却一地鸡毛。
体制、文化、利益,哪个不是大坑?
讲真,这些央企的合并,从来都不是你情我愿,更多时候像是被家长硬撮合的相亲。
政策风一吹,谁都想借机上分,可真到动刀子那一步,谁都怕被分到冷板凳。
你说一汽和东风真能合?
可能性不是没有,难度也不是一般大。
军工和民用的界限,历史和现实的拉扯,哪一条不是关乎命根子。
有时候我也琢磨,长安是不是运气太好,没被历史包袱压弯腰。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走得飞快,市场反应一流。
东风和一汽总想甩开膀子,可手里那点军工资产,拖得他们步子都迈不开。
长安没啥负担,甩起来才叫一个利落。
你说未来谁能走在前头?
我倒觉得,还是轻装上阵的选手更有戏。
记得有次参加行业论坛,一汽的代表还在讲传统产业升级,东风的高管绕来绕去说军民融合的难处。
长安那边倒是实诚,直接晒数据,新能源销量连涨。
场下同行私下聊,谁都知道,合并不是万能钥匙,融合才是最难的关。
体制转不过弯,再大的盘子也容易翻车。
有趣的是,每次合并传闻一出,网上立马冒出一堆段子。
有人说国产特斯拉要来了,也有人调侃,合并完能不能先解决售后服务。
网友的脑洞比汽车造型还新鲜,什么都有。
但你要真问这些企业自己,他们比谁都清楚,谁也不想当被合并的那一方。
当然,有人会说,央企合并终究是趋势,资源整合效率提升,听着都挺好。
可现实里,合并之后怎么分蛋糕,怎么理顺上下级关系,谁能说了算?
这些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
兵工集团的军工资产,根本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的。
政策线、历史线、利益线,错综复杂,像一团乱麻。
汽车圈的江湖,每天都在上演新剧情。
新能源、智能驾驶、国际化,谁都不想落后。
可体制、历史、利益,一环扣一环。
你说谁能最后笑到最后?
我只知道,故事还没完,戏还得接着唱。
你怎么看?
东风和一汽真能牵手成功吗?
长安会不会趁机上位?
留言区交给你,咱们一起围观下这三家车企的“宫斗局”。
下一个大新闻,也许就在明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