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忠告:别迷信交规,马路唯一的法则是物理学圣剑

讲真,我一直觉得,所谓‘学法减分’和驾校里的科目一,是当代车圈最成功的两大行为艺术。它成功地把一个关乎生死的物理问题,降维成了一场大型的、在线的、谁都能一把梭哈的‘是男人就下一百层’小游戏。你答对了题,系统给你加分,仿佛你在虚拟世界里多了一条命,就可以在现实的马路上横着走。这逻辑,就跟玩游戏充钱就能变强一样,充满了朴素的资本主义价值观。

老司机忠告:别迷信交规,马路唯一的法则是物理学圣剑-有驾

你看这些题,一道道看过去,每一道题都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比如第一题,“夜间驾驶车辆遇自行车对向驶来时,应怎样做?”正确答案D,“使用近光灯,减速或停车避让”。多么温馨,多么和谐,多么充满人文主义关怀。这道题的背景设定,一定是在一个没有路灯但路面平整如新,骑车的大哥穿着反光背心,车上挂着八个闪光灯,并且双方都受过高等教育的乌托邦里。

而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一个鬼火少年,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电动车,在黑夜里玩儿起了量子纠缠。他一会儿在你左边,一会儿在你右边,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步是想去你前面还是想直接投胎。他不开灯,他穿一身黑,他甚至在用手机刷短视频。这时候你开远光灯?你那是给他打追光,是鼓励他C位出道。你开近光灯?不好意思,在他看来你就是个移动的背景板。正确答案应该是,心中默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然后用你这辈子最快的反应速度,预判他的预判,同时脚放在刹车上,随时准备让他先走。因为你输了,只是修车;他输了,可能就是全村开席。这笔账,得算明白。

老司机忠告:别迷信交规,马路唯一的法则是物理学圣剑-有驾
老司机忠告:别迷信交规,马路唯一的法则是物理学圣剑-有驾

还有那个,“驾驶机动车在冰雪路面行车注意什么?”答案A,“制动距离延长”。是是是,这话说得比真理还真。但它没告诉你的是,真正的冰雪路面,考验的根本不是你的刹车,而是你的想象力。你以为你是在开车,不,你是在玩一场没有存档点的冰壶比赛,而你的车就是那个壶,旁边的车都是障碍物。所有你在驾校里学的,什么点刹、缓打方向盘,在绝对光滑的镜面冰上,都属于玄学。这个时候,你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你的L2、L3,在结冰的路面和一个逆行的老头乐面前,算力会瞬间被清零。这个时候,唯一能救你的,不是激光雷达,而是你屁股上的神经元对轮胎打滑那一瞬间的原始恐惧,是你对物理大神最原始的敬畏。

讲真,这些题,你说它没用吧,它确实是无数次事故里总结出的血泪精华,是交通法规的压缩毛巾,泡开来都是带血的故事。但你说它有用吧,它又完全无法模拟真实世界里那种人性的量子波动。比如“发现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缓慢行驶时,属于交通陋习的是什么行为?”答案A,“加塞抢行”。典中典。这题就好像在问,“在一部修仙小说里,最不道德的行为是什么?”答案是“抢人法宝”。废话,这还用问吗?

问题是,现实世界不是考场,现实世界是黑暗森林。当你在高架上堵成贪吃蛇的时候,旁边应急车道“嗖”地一下过去一辆车,那一瞬间,你心里想的不是“这是一种交通陋习”,而是“凭什么”。当他从应急车道一把方向盘挤到你前面,还摇下窗户冲你吐了口痰的时候,你内心的恶魔就开始苏醒了。你甚至会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文明”了,才导致自己开得这么慢。这种时候,法律的约束力,远不如一个从天而降的摄像头和一个200块钱的罚单来得实在。

老司机忠告:别迷信交规,马路唯一的法则是物理学圣剑-有驾

我作为一个开车快十年的中年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中国马路真正的技术核心,就两个字:博弈。所有的规则,都是博弈的底牌。比如会车,教科书告诉你“向路右侧避让”,但现实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谁的车头更硬,谁的眼神更凶,谁就拥有优先通行权。尤其是在没有明确标线的老旧小区,会车简直就是一场微型战争,一场心理的闪电战。你的车稍微往后一退,对方的油门就敢踩得更深。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

还有那个自动驾驶,现在车企天天吹,什么激光雷达,什么城市NOA,什么端到端大模型,整得花里胡哨的。但这些牛逼的技术,最终都要面对一个终极拷问:它能处理一个喝醉了的大爷,在路口骑着三轮车,一边唱着歌一边画龙吗?它能理解一个新手司机,在路口把油门当刹车,一脚地板油干出来的布朗运动吗?不能。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根本不在AI,而在人类。只要马路上还有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类,所有的自动驾驶就都是在渡劫。所以你看,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这些题目,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入门心法,教你一招一式,横平竖直。但真正的江湖,是各种邪门歪道、独门暗器、下毒放蛊一起上。你光会正派武功,可能第一集就被人秒了。你得懂黑话,你得懂潜规则,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讲道理,什么时候该比谁的拳头大。

比如那个“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在考题里,这是一种文明的信号。但在现实的国道上,这是一种“王者宣告”。对面一个远光狗开着“雷电法王”模式晃得你眼瞎,你怎么办?你也只能交替远近光,本质上不是在“示意”,而是在用莫尔斯电码对骂。你闪一下,是“干”;他闪两下,是“你瞅啥”;你疯狂闪,那意思就是“来啊,互相伤害啊”。这才是真正的道路语言学。

所以,这些题的最终奥义是什么?是让你明白,理论上你永远是对的。但前提是,你的车得比对方硬,安全气囊得比对方多。这才是成年人世界的唯一通行法则:物理学圣剑,先斩后奏。你把这些题都背下来,满分通过,拿回了宝贵的6分,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你的车里。当你再次握住方向盘,你会发现,世界没有丝毫改变。你依然要面对那个可能从任何角落里冲出来的外卖小哥,那个永远在变道却从不打灯的网约车司机,以及那个在左转道上排队却突然决定要直行的“路怒症”患者。

但能过,就是能过。这才是最骚的。它提供了一种虚假但必要的心理安慰。就好像你明明知道上班摸鱼也改变不了你是社畜的本质,但你就是要摸。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我们假装规则有用,规则也假装在保护我们,大家心照不宣,继续玩这场大型的、荒诞的、充满了“表演性”的驾驶游戏。

所以朋友,这个题库你得好好看,好好背。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好司机,而是为了让你在这个荒诞的游戏里,能多几条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而学法减分,就是你修仙路上,系统免费赠送你的新手大礼包。

不用白不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