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平踏这个设计。大家都知道,平踏能放东西是真方便,鸿 150RS 的开放式储物格,买个菜、放个随身包都没问题。它的踏高只有 28 厘米,像我这种 1 米 7 的身高,双脚着地稳稳的。之前试过光阳 RKS,踏高 35 厘米,停车时总觉得有点踮脚。但平踏有个天生的问题,车架刚性通常不如封闭踏板。就像搭积木,留了大空间,整体就没结实。
不过这得看你是哪种用户。如果每天就上下班,单程 10 公里内,这平踏的优势能盖过刚性的小不足;要是总跑山路想压弯,可能得选更运动的车型;要是喜欢改车玩,它的车架预留了改装空间,倒也合适。至于车架,鸿 150RS 用了单梁强化,轴距 1345 毫米,比有些龙骨踏板稍软,但你想想,那些用一体式铝合金车架的车,动辄两三万,它才一万出头,这性价比已经很实在了。
再聊聊操控。在城里开,它真挺灵活。车把转向不费劲,比我之前骑的 AFRS 还轻快。绿灯起步时,车身不晃,不会有后仰的感觉。过减速带时,避震能把小颠簸过滤掉,不会震得手麻。特别要提的是,开了混动模式后,0 到 60 公里加速只要 4.91 秒,比关了快 0.18 秒,在车流里超车心里有底。
但速度到 70 公里以上,能感觉到车架有点较劲。连续变道时,车尾反应会慢半拍。这不是车不好,是平踏结构决定的。后来我试了个招,身体稍微往前倾一点,大概把体重多 15% 压在车把上,稳定性明显好不少。过弯时,12 寸的轮毂比常见的 10 寸强,能压得更低还稳,但要是重刹着进弯,车架支撑会差点意思,得提前减速。
制动这块挺让人惊喜。它配了博世的 ABS 和 TCS,轮胎是正新的半热熔。实测 60 公里到停下,最好成绩 17.63 米,那天温度 8 度多,这表现比同价位的本田 NPF 好不少。不过原厂刹车皮连续用几次就有点冒烟,后来换了副好点的,脚感立马不一样。其实刹车好不好,不只是刹车皮的事,上泵和车架刚性都有关,其中刹车皮的影响能占一半以上。
安全配置里,ABS 的表现很舒服。急刹时不会翘尾,脚底下的弹手感也轻,不会吓一跳。有人纠结它是单减震,觉得不如双减震好。其实通勤用单减震足够了,调得也软乎,过坑不颠。那些说双减震一定好的,不少是没实际骑过,光看参数瞎琢磨。
价格是 10999 元,对比合资的 125 踏板,比如 UY125,配置高了不少,动力也强。比本田的 150 踏板便宜 5000 块,少的那些配置,日常用其实不影响。它能当三用车:上班通勤,百公里油耗 2.11 升,加一次油能跑 280 公里;周末短途出去玩,储物格能放零食和水;想改改玩,前面的透明罩还能换样式。
鸿 150RS 没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而是把通勤最需要的实用、好开、安全做到了位。如果你是第一次买车,或者主要在城里开,预算又有限,它挺合适。要是你总跑高速、爱激烈驾驶,可能得再想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