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舒适兼得?长安UNI-K的科技座舱颠覆了我的通勤日常
上周三的早高峰,我被困在车流中第47分钟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正无意识地用指尖敲击方向盘——这个从驾校时期就养成的焦虑习惯,在换了长安UNI-K后第一次复发。后视镜里映出后座女儿疑惑的眼神,她放下正在用中控屏看动画片的平板电脑:"爸爸,让UNI小姐帮你开车呀?"
这个被孩子称作"UNI小姐"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其实两周前还让我这个十年油车老司机心存戒备。记得提车当天,销售演示自动泊车功能时,我握着方向盘的手心全是汗。直到某个加班的深夜,疲惫的我鬼使神差按下了方向盘左侧的蓝键,车辆立刻在环线上自动保持车道居中行驶,HUD抬头显示将限速标志和导航箭头投射在挡风玻璃上,那种被精密仪器温柔托举的奇妙安全感,彻底刷新了我对国产车的认知。
长安设计师显然深谙科技与人文的平衡之道。当同级竞品都在堆砌触控屏时,UNI-K保留了实体空调旋钮——这个在暴雨天除雾时救过我无数次的设计细节。麂皮材质包裹的零重力座椅,在接送患病母亲去医院时展现出惊人包容力,8向电动调节配合腰部支撑,让原本需要中途休息的40分钟车程变得一气呵成。最惊艳的是全车26处储物空间,副驾手套箱里隐藏的挂钩,完美解决了女儿总爱在车上吃糖葫芦的世纪难题。
有次接客户去机场,这位坐惯豪华车的德国工程师对中控台哑光金属饰板产生了兴趣。当我演示三指飞屏功能,将导航信息从中控屏滑向仪表盘时,他掏出手机录下了操作过程:"这比我们最新款的操作逻辑更符合人体工学"。后来才知道,UNI系列这个获得过国际大奖的智能座舱,研发时采集了超过2000组亚洲人身型数据。
现在每天启动车辆时,人脸识别系统会自动调出我的座椅记忆和歌单。上周带孩子去露营,CS75 PLUS的后备箱轻松装下全套装备,1.5T蓝鲸发动机在盘山公路上的表现让同行路虎车主频频侧目。而当我看着后视镜里妻子和女儿在后排玩手势控制天窗的游戏时,突然理解了长安工程师说的"科技不是炫技,是让钢铁学会呼吸"。
或许未来某天,当女儿拿到驾照时,自动驾驶已成为标配。但我会告诉她2013年那个下午,在重庆长安研究院的某个工位上,有位工程师坚持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加入了手动介入优先逻辑——这个让老派司机安心的设计哲学,才是中国智造最动人的浪漫。现在每当我握住UNI-K的D型运动方向盘,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意大利Alcantara面料,更是一个民族品牌在科技洪流中对驾驶本真的坚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