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极氪001还以11729台的销量稳坐25万以上纯电销冠宝座,被欢呼为“国货之光”;短短一年后,销量竟惨跌至2413台,缩水近八成。曾经每分钟卖出一辆的爆款,如今却成了新能源战场上的落寞背影。
成就极氪001的,恰恰也是将它拖入泥潭的——激进到近乎失控的产品迭代节奏。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短短一年间,极氪001竟连续推出三代车型:2023款、2024款、2025款同时在售。尤其当2024款车主刚提车,2025款便以“硬件升级+降价3万”的姿态登场,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等配置令老车主的爱车一夜过时。社交平台上“背刺”维权声浪四起,甚至有车主拉横幅抗议。这种“一年换三代”的手机式打法,彻底碾碎了汽车行业2-3年换代的传统信任链。
当用户信任出现裂痕,产品根基的动摇更让危机雪上加霜。2025年初,车质网数据显示极氪001因动力电池故障、高速行驶中动力突然受限、智驾功能跳票等质量问题,在高端纯电车型投诉榜上居高不下。有车主在无碰撞、少快充的情况下,不到一年竟需更换电池;而宣传中“年内交付城市NZP”的高阶智驾,直到次年春天仍无踪影。技术光环在品控危机中黯然褪色。
外部的围剿同样致命。极氪001凭借猎装轿跑差异化定位,曾一度独享市场蓝海;但2024年起,小米SU7、智己L6等竞品如群狼环伺。小米SU7以21.59万起售价、773km续航等配置,单月销量迅速冲破2.9万辆,直接切走极氪核心用户。更讽刺的是,极氪内部产品线扩张也在反噬自身——极氪007以同源800V技术分走性价比用户,SUV车型7X则夺走家庭用户,曾经的旗舰反而成了“夹心层”。
面对断崖式下滑,极氪的救赎已然展开。5月人事地震中,营销老将林杰临危受命,意图重振渠道与用户沟通;同时开启价格闪电战,001 WE版降价3.1万至26.9万,试图以性价比唤回消费者。而吉利集团对极氪私有化的决断,暗示着战略收缩与资源整合的野心——未来或将聚焦30万以上市场,避开与小米的正面绞杀。
极氪001的起伏恰是中国新能源狂飙的缩影:靠创新破局,因冒进失速,又借变革求生。它的困境从来不在产品力本身,而在于如何在技术狂奔中不落下任何一个信任它的用户。
话题互动:当车企以“半年一换代”的速度狂飙,你认为是引领创新还是透支信任?
支持迭代派:科技赛道慢一步就是死,快速升级才能保持竞争力!
反对背刺派:车主不是测试员,高价买车半年贬值,谁还敢支持国产高端?
理性中立派:技术可以快,但要有老用户关怀计划,品牌温度比参数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