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华为打造车规电池,国轩高科出招,智能化布局曝光

最近,新能源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国内的动力电池大厂国轩高科,宣布要和科技巨头华为一起合作,联手开发一种叫做“车规级智能电池”的新东西。

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就有点好奇了,电池不就是个存电的铁盒子嘛,还能怎么个“智能”法?

难道是电量低了会自动开口说话提醒你充电?

联手华为打造车规电池,国轩高科出招,智能化布局曝光-有驾

国轩高科这些年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巨头的夹击下,市场份额不算特别突出,现在突然拉上华为这个“当红炸子鸡”,到底是想干什么?

是觉得自己单打独斗太累了,找个大树好乘凉,还是说他们真的憋了个大招,想换个赛道跟对手们掰掰手腕?

这些问题,咱们今天就用最平常的话,把来龙去脉给捋清楚。

首先得说说,为什么现在连电池都要讲究“智能化”了。

可能在咱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电动车的好坏,主要看续航里程长不长,充电快不快,价格便不便宜。

这些当然很重要,但随着汽车越来越聪明,能自动驾驶、能上网聊天、能像手机一样更新系统,大家就发现一个问题:车上最关键的那个部件——电池,好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它就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苦力,只知道埋头干活,但不会跟车上的其他“聪明”部件交流。

这就带来很多实际的麻烦。

比如说,冬天一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就哗哗地掉,车主们心里都没底,这到底是电池真的不行了,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再比如,导航显示前面有一段很长的下坡路,按理说这是个充电的好机会,但传统的电池系统反应很呆板,能量回收的效率并不高,白白浪费了很多可以免费得来的电。

所以,“智能电池”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储能单元,而是要深度融入到整辆车的智能系统里去,变成一个会思考、能沟通、善于协作的“团队成员”。

联手华为打造车规电池,国轩高科出招,智能化布局曝光-有驾

具体来说,它得能实时、精准地了解自己内部每一颗电芯的健康状况,比如温度、电压、老化程度,这就好比一个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

光知道还不够,它还得能跟整辆车的“大脑”——智能驾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实时沟通。

比如,车辆的导航系统告诉电池:“嘿,伙计,前方五公里后有个大上坡,路况有点堵,你得提前准备好,多输出点能量。”电池收到信息后,就会提前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确保能以最高效的方式来应对这个路况。

反过来,如果导航说前面有长下坡,电池也会提前做好准备,调整能量回收的策略,尽可能多地把下坡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存起来。

这种智能化的协同,最终带来的好处就是实实在在的,能让续航里程的显示更准确,减少用户的“续航焦虑”,同时也能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降低能耗。

搞清楚了电池为啥要变聪明,那国轩高科和华为的合作就很好理解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不是说国轩高科生产电池,然后卖给华为。

他们的合作要深入得多,更像是一起组建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

在这个小组里,国轩高科扮演的是“硬件专家”,他们有几十年的电池研发和生产经验,负责把电池的电芯、模组这些基础物理部件做得足够好,保证电池的底子扎实、安全可靠。

而华为呢,扮演的是“软件和算法大师”,他们把自己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看家本领拿出来,给国轩高科的电池装上一个聪明的“大脑”。

这个“大脑”的核心,就是一套全新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MS。

传统的BMS,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被动地监测电池的基本数据,发现问题就报警。

联手华为打造车规电池,国轩高科出招,智能化布局曝光-有驾

而华为和国轩联手打造的这套新系统,可就厉害多了。

它能通过学习和分析海量的电池运行数据,建立起一套非常精准的数学模型。

这套模型能干什么呢?

它能提前好几个月预测出电池可能出现的老化衰减趋势,准确率能达到95%以上。

这就好比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观察你的生活习惯和各项体征,就能提前判断你未来可能得什么病,并给出预防建议。

这对车主和车企来说意义重大,可以在问题发生前就进行维护,大大提升了用车的安全感和可靠性。

除了让电池自己变聪明,这次合作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实现“车电协同”,也就是让电池和整车智能系统能够无缝对话。

这背后依靠的是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上的深厚积累。

举个例子,当车辆开启智能驾驶功能时,系统规划的路线、前方路况的温度、坡度等信息,都会实时同步给电池系统。

如果系统检测到前方路段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度,它就会指令整车的热管理系统,提前给电池进行预热,让电池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避免了因为低温导致的续航大幅度缩水。

据测算,这种深度的车电协同,能让电动车的续航精准度提升至少15%,综合能耗也能降低8%到10%。

这些数字,对于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联手华为打造车规电池,国轩高科出招,智能化布局曝光-有驾

当然,国轩高科选择和华为合作,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这些年,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基本上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独大,其他企业要想突围,光靠在电池容量、成本上跟风模仿是很难有出路的,必须找到一条差异化的新路。

而“智能化”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通过与华为的技术结合,国轩高科可以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从过去单纯“拼硬件、拼价格”的红海市场,升级到“拼智能、拼体验”的新维度。

同样一块电池,因为有了智能的加持,能带给用户更好的实际体验,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此外,华为在汽车领域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像问界、阿维塔、奇瑞的智界等品牌,都和华为有深度合作。

国轩高科通过这次联手,就等于拿到了一张进入这个高端朋友圈的入场券,可以直接为这些主流车企提供“电池硬件+华为智能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对车企来说,简化了采购和研发流程;对国轩高科来说,则大大拓宽了市场渠道,提升了品牌形象。

可以说,这是一次典型的强强联合,实现了多方共赢。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国轩高科也并非完全依赖华为。

在宣布合作之前,他们自己其实也早已在智能化领域做了不少布局,比如研发内置微型传感器的“智能电芯”,建设高度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还搭建了自己的电池大数据平台。

这些自身的努力,为这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华为的先进软件能够在一个可靠的硬件平台上发挥出最大效用。

总的来看,国轩高科与华为的这次合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联姻,它更像是给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按下了“加速键”,预示着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硬件参数比拼,而是围绕“硬件、软件、算法和生态”的一场全方位较量。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种技术进步最终会转化为更安全、更可靠、更省心的用车体验,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