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市啊,近来简直沸反盈天,活像个年底清仓的集市,吉利和比亚迪,那是短兵相接,招招见血封喉。
吉利这阵仗,宛如“嗜血狂鲨”上身,下手那个狠厉,直奔比亚迪的软肋就去了。
你说迪王心里能舒坦?
那惨淡的销量报表就杵在那儿,上周还勉强撑着六万多,这周立马俯冲一万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伤筋动骨是肯定的。
更糟心的是,吉利不光在总销量上穷追不舍,还在细分市场里“定点爆破”。
星瑞的销量力压海鸥一头,星越L更是把宋Pro揍得鼻青脸肿,后头还蹲着个博越L磨刀霍霍,这哪是公平竞争,分明是“群狼战术”。
高潮还在后头,吉利银河星耀8横空出世。
这名号听着就自带主角光环,更炸裂的是它的车身尺寸。
五米开外的车长,硬生生把自己塞进B级车的队伍里,价格还直接来了个“断崖式下跌”,十三万不到!
这性价比,简直逆天!
同样尺寸的合资车,少说也得二十几万吧?
这下,比亚迪汉直接懵圈,阿维塔06更是哭晕在厕所。
吉利图个啥?
赔本赚吆喝?
显然不是。
这星耀8,与其说是“B级车”,不如说是“乱入者”。
它用C级车的体格,B级车的价位,直接把整个市场的水搅浑。
这招是够狠,但也有点“玉石俱焚”的味道。
自家兄弟银河L6也跟着遭了池鱼之殃,高配车型价格都快赶上星耀8的入门款了,这手足相残,也是相当精彩。
价格战这套路,迪王之前玩得炉火纯青。
倚仗着垂直整合和规模化生产,把成本压到极限,再用低价策略横扫千军。
但现在,吉利也摸清了门道,而且青出于蓝。
迪王的独门秘籍,仿佛一夜之间被破解了,甚至被超越了。
这不禁让人寻思,低成本和价格战,果真是万全之策吗?
说白了,就是比拼谁更能承受“剜肉剔骨”的剧痛。
这种比拼,缺乏技术含量,准入门槛也低,谁都能依葫芦画瓢。
但关键在于,这种“内卷化”的竞争,最终受损的,或许不只是个别企业,而是整个产业生态。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市场规律”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面的问题?
譬如说,过度依赖价格战,会不会使企业怠于技术革新和品牌塑造?
会不会让消费者一味追求低价,而无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也有人辩称,价格战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
但问题在于,这种“淘汰”,当真能甄选出最卓越的企业吗?
抑或是仅仅选出最能“卧薪尝胆”的企业?
纵观历史,价格战往往是行业洗牌的前奏。
曾经的彩电行业、VCD行业,都经历过惨烈的价格厮杀,最终的结局,要么是行业集中度骤升,要么是整个行业走向式微。
汽车行业会不会重蹈覆辙?
眼下,比亚迪进退维谷。
降价吧,利润空间已经逼仄到极致;不降价吧,市场份额可能被鲸吞蚕食。
更紧要的是,它必须思忖,除了价格战,是否还有其他的破局之法?
比亚迪会如何反击?
技术突围?
品牌升维?
还是继续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浴血奋战”?
这还真是吊足了胃口。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场“价格绞杀”,绝非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至于这个起点,将通往何种未知的彼岸,无人能给出定论。
或许,最终“萧何成也,萧何败也”的历史剧本,真有可能再度上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