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减少12.5度,续航降100公里,宝骏享境EV低功率版为降价

续航缩水100公里,电池容量砍掉12.5度,宝骏享境EV低功率版曝光[工信部数据]。这一刀下去,不是为了提升效率,而是赤裸裸地指向降价求生。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中大型纯电轿车,上市后月销量仅维持在50-70辆区间,6月售出68辆,7月仅56辆,市场反馈冷得像冬夜里的铁皮车厢[乘联会零售数据]。面对如此惨淡局面,上汽通用五菱不得不祭出“青春版”策略——通过降低三电规格来换取价格空间。新版本车型电池从69.2kWh减至56.7kWh,CLTC续航由600km降至500km,电机最大功率也由186kW下调至150kW,整备质量随之从1905kg减轻到1790kg,减重超过115公斤[工信部产品公告]。

这波操作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暗含逻辑链条。当前新能源市场早已不是“有电就行”的初级阶段,而是进入全方位比拼的深水区。消费者要的不仅是能跑,更要跑得远、跑得快、跑得聪明。享境EV在初版定价13.38万元起的情况下,未能打出差异化优势,反而陷入夹心层困境。对比同级选手,长安启源A07起步价为11.99万元,零跑C01补贴后起售价仅为12.88万元,而东风奕派eπ007更是将门槛压至13.19万元[各品牌官网2024年8月报价]。更关键的是,这些对手普遍提供至少两种续航版本,长续航款突破700km大关,且标配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智能化体验上形成碾压之势。反观享境EV,即便拥有5米车长与2.9米轴距带来的越级空间表现,后排腿部空间实测可达980mm,地板纯平设计也让中间乘客不再“受罪”[车主口碑平台调研数据],但光靠空间这张牌,在当下市场已不足以撬动订单。

电池减少12.5度,续航降100公里,宝骏享境EV低功率版为降价-有驾

静态层面,享境EV确实展现出超越价位的质感。内饰采用大面积软性材质包覆,门板、扶手区域均使用皮质包裹,缝线工艺规整,触感接近20万级别合资水准。双层夹胶玻璃配合FSD可变阻尼悬架,理论上应带来不错的NVH表现和舒适性滤震能力[厂商技术资料]。实际道路测试中,城市柏油路面行驶时,胎噪控制在67分贝左右,优于同价位多数竞品[第三方媒体实测数据]。然而一旦进入复杂路况,如连续减速带或坑洼路段,后桥多连杆悬挂虽能吸收大部分冲击,但车身余振偏多,缺乏高级感。转向手感设定偏轻,适合城市代步,却难以激发驾驶欲望,属于典型的家用取向调校。

智能化方面,问题更为突出。车机搭载宝骏自研系统,配备高通骁龙8155芯片,硬件账面参数不弱,但软件优化拖了后腿。多位车主反映在地下车库等信号遮蔽环境,导航频繁丢失定位,语音识别响应延迟高达2.3秒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1.2秒水平[智能座舱评测报告2024Q2]。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仅支持基础的ACC自适应巡航与车道居中保持,且在高架匝道曲率较大时容易退出,跟车过程中存在“一顿一顿”的顿挫感,用户体验评价仅为3.2/5分,显著低于同价位车型的4.0分平均水平[汽车之家用户评分]。这意味着它既无法满足科技爱好者对高阶智驾的需求,又因系统流畅度不足影响日常使用便利性。

电池减少12.5度,续航降100公里,宝骏享境EV低功率版为降价-有驾

此次推出的低功率版,本质上是一次精准的成本切割。削减的12.5kWh电池包,按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约0.6元/Wh成本估算,单是电池一项即可节省约7500元制造成本[动力电池产业白皮书2024]。加上电机降功率、取消全景天幕、改用普通天窗等减配措施,综合成本降幅预计超过万元。如果终端能将这款500km续航版本定价在10.98万-11.98万元区间,则立刻具备搅局能力。毕竟在这个价位,消费者很难找到另一款长度接近5米、轴距接近2.9米的纯电动轿车。参考比亚迪汉EV入门版售价仍维持在19.98万元高位,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也需23.19万元起[各品牌官网2024年8月报价],若享境EV真能杀入11万内,势必会对A+级纯电家轿市场造成冲击。

电池减少12.5度,续航降100公里,宝骏享境EV低功率版为降价-有驾

但风险同样存在。续航缩水至500km,在北方冬季实际可用里程可能跌破350km,对于有高速出行需求的家庭而言心理门槛较高。同时,品牌形象仍是制约因素。宝骏近年来从中低端市场向上突围屡屡受挫,用户对其认知仍停留在宏光MINIEV时代,“廉价”标签尚未完全撕去。即便产品力有所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依然薄弱。数据显示,宝骏品牌2024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3.7%,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四成[中汽协数据],转型之路并不顺畅。若新车定价未能击穿预期,仅以12.5万元左右上市,则极可能重蹈现款覆辙,成为展厅里的“样子车”。

电池减少12.5度,续航降100公里,宝骏享境EV低功率版为降价-有驾

最终胜负手仍在定价。参考五菱在燃油车时代的成功经验——宏光、凯捷等车型皆以极致性价比打开局面,享境EV低功率版若想复制辉煌,就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建议采取“亏本引流”策略,以接近成本价的姿态切入市场,先抢下份额再逐步优化盈利模型。否则,即便后续推出更高性能版本,市场关注度也将随初期销量低迷而迅速消退。留给宝骏的时间不多了,一次精准的价格闪电战,或许还能点燃一丝希望;若是犹豫不决、定价保守,那这场中大型轿车梦,恐怕真要凉透在2024年的秋天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