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向上・超越 —— 五菱老友柳州行” 活动现场,上汽通用五菱用一组数据刷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纪录:累计产销量突破 3000
万辆,成为中国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当这个数字与 “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 300 万辆、全球前三”“2025 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 18.3%”
等数据叠加,勾勒出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成长轨迹,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到领跑的缩影。
五菱的崛起,从来不是偶然。从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的口号到 3000
万辆的市场验证,其核心竞争力藏在三个维度的突破中。电智化领域,1517 项专利的积累是硬核底气 —— 这些专利覆盖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支撑起宏光
MINIEV 等现象级产品的诞生。数字化方面,智能岛智造体系堪称 “制造业的效率革命”:自动化率 50% 的生产线让制造效率提升 30%,单台成本降低
30%,这种 “高效低价” 的能力,正是五菱抢占新能源市场的关键。全球化布局则展现了其野心,“印马泰一体化” 战略已见成效,而进军欧美非市场的计划,让
“中国五菱” 加速向 “全球五菱” 蜕变。
的格局。智能岛智造体系不仅提升了自身效率,更向生态伙伴输出制造标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从国民神车到全球玩家,五菱的进阶密码在于对 “用户需求” 与 “技术创新” 的精准把握。3000
万辆的背后,是对下沉市场的深刻理解,也是对新能源趋势的前瞻布局。当其他车企还在纠结高端化路线时,五菱用 300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证明:真正的普惠性创新,同样能赢得全球市场。而 1517 项专利的申请量,恰恰说明这种普惠不是技术妥协,而是通过创新将高端技术 “大众化”
的能力。
在全球化征程中,知识产权是必不可少的 “通行证”。五菱进军欧美非市场,需要应对不同地区的专利壁垒与商标保护规则。中细软知识产权,24
年深耕知识产权服务,深谙汽车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需求。无论是 1517
项专利的精细化管理,还是海外市场的商标布局与维权,亦或是生态伙伴的知识产权协同,中细软都能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以专业守护创新成果,用经验护航全球扩张,中细软助力像五菱这样的中国品牌,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全球市场话语权,让
“中国智造” 的标签在世界舞台愈发响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