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你要是把每个展台都逛一遍,就会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基本上所有车厂都在比谁卖得多、价格压得低、装备堆得狠。
新车跟下饺子似的往外推,宣传语喊得一个比一个响,套路都差不多,动作快得跟赶集似的。
大家都在搞"快进快出"的买卖——唯独有个牌子,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摆了台全场罕见的未来车。
这就是极狐家的ARCFOX 77°未来车。
现在这年头"没人愿意捣鼓未来车",为啥极狐偏要反着来?毕竟在多数同行眼里,搞未来车就是长期砸钱、花大价钱、赚得少的买卖,不少车厂觉得"划不来";但北汽新能源当家人张国富觉得,"要是连五年后的车长啥样都不琢磨,明年出的车也难搞对路数。
"ARCFOX 77°由设计圈大拿罗伟基操刀,不光是玩造型创新,更是极狐想用"超前感"对抗"眼下内卷"的价值观宣言。
我们在车展上和北汽新能源当家人张国富、北汽全球设计掌门罗伟基聊了聊,想从他们的话里搞明白:在大家伙都忙着冲业绩的车展上,为啥极狐反倒要放慢步子、往远处看?
01"明白人"挑东西,从来不靠堆料
2025年3月,极狐交出的成绩单让不少人惊掉下巴:单月卖出去1.3万台,杀进纯电新势力销量前十。
好些人第一反应都是懵的:"极狐还活着呢?还能上榜?"毕竟在不少人记忆里,这个牌子都快被忘干净了:三年前被媒体点名说是"最可能消失的新能源牌子";两年前月销还在三位数打转;就连前阵子,销售还在朋友圈搞"看车送油卡"的促销。
对这波增长,张国富说:"国内车圈各家都在拼命,但结果不光看谁更拼,还得看节奏拿捏得准不准。
"极狐能回来,表面看是销量上来了,骨子里其实是产品节奏和结构策略开始见效了。
拿新阿尔法S5现在这是极狐的当家花旦,定价卡在15万纯电轿跑最激烈的战区。
它给出的装备方案,同价位里优势明明白白:800V高压平台配宁德时代5C神行电池,15分钟能补525公里电;电池牌子直接说开,全系标配宁德时代,不玩隐藏款;HUD盲区影像、座椅按摩、AI大模型语音识别,都是实在配置,覆盖日常用车的重点环节;车身抗扭强度干到51897N·m-deg,跟中高端甚至豪华车一个水准。
从装备角度看,这不是单纯"堆硬件",而是在明确的技术框架下,照着用户日常使用场景,整出套系统化的价值组合。
这种组合不搞标新立异,倒是难得地在"合理"和"周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也决定了极狐吸引来的用户不靠品牌炒作或外部流量。
张国富透露,现在极狐的车主里,医生、科研人员、工程师、律师,连航天工程师都有。
这类人懂车的性能、安全、工艺和技术架构。
"他们不是听两句广告词就下单,而是看产品长远价值做决定"。
在极狐内部,"用户就是产品经理"不光是口号,实实在在体现在产品升级流程里:从老款S5收集的用户意见,到新款S5的改进落实,过程清楚,动作麻利,结果实在。
所以说现在极狐吸引的"明白人",不是品牌刻意挑的,是产品结构自己筛出来的用户类型。
02未来座驾,不只是个代步工具
ARCFOX 77°是极狐第一次完整展现ARC-FLOW(智感源流)设计理念的载体。
当多数牌子忙着在成本、装备、功能上搞"短平快"优化时,极狐通过这台未来车,抛出了个现在行业里不算热门但值得再议的问题:未来座驾的定义,是不是该重新聊聊?在采访中,罗伟基把ARC-FLOW拆成四个设计支柱:PHYGITAL(智感无界)、HYPERFICIENT(极致效能)、ADAPTIVE(自适随心)、EMBRACING(温暖环抱)。
乍看像是设计术语新包装,但对照现在智能电动车发展趋势,刚好戳中几个关键方向。
过去十年,汽车设计主要围着"颜值"转,造型、车灯、颜色是主要卖点,设计更多服务外在审美。
但随着智能化加速,车的物理边界正在模糊,核心竞争力转向"感知-理解-响应"的交互系统。
在这个背景下,罗伟基提的"PHYGITAL"不光是视觉触觉层面,而是操控方式的重构。
他设想:未来开车不靠传统屏幕和按键,交互更多靠语音、手势、眼神这些非接触信号。
这种转变核心是提升安全和效率,不是炫技。
同样,"温暖环抱"也不是感性装饰,而是围绕"主动关怀"重构座舱逻辑。
比如:
• 车门打开时,座椅自动转向乘客侧,方便上下车;
• 车内用暖色调材料,配灯光和智能温控营造欢迎氛围;
• 灯光提示、座椅联动、声音提醒组成"被接纳"的空间感。
在极狐的设想里,汽车不再是单纯提供交通服务的铁疙瘩,更像是个"伴随式交互伙伴"——能主动识别、回应、适应人的状态。
这和现在市面上主打"屏幕更大、界面更炫"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后者还在"界面思维"阶段,极狐想搞的是"行为美学"驱动的下一层设计命题。
这不是设计风格差异,而是理解用户方式的不同。
这也解释了为啥在"车展越来越现实"的行业风向里,极狐还要推高成本、难量产的概念车。
这不是用来冲销量的,而是用来校准方向的。
从设计语言回看品牌战略,这台ARCFOX 77°展现的不仅是极狐想造什么车,更是它如何看待"人车关系"。
在现在智能汽车"边界模糊"的阶段,这种基础设定的清晰度,本身就是稀缺资源。
03极狐拼的是组织内功
最近半年,极狐的市场表现引起不少关注。
外人看到的是销量涨了、车型热了、口碑好了,但在极狐内部,这些变化被看作结构节奏的兑现,不是阶段性的爆红。
聊到月销破1.3万台时,张国富没强调某款爆款车的功劳,而是重申他的判断逻辑:"造车不是放炮仗,得慢慢添柴烧火保温。
"这套听着不太"工业化"的说法,道出了极狐品牌体系的核心思路——技术、产品、渠道、用户四个维度协同推进,不赌单点爆发,而是构建长期能力。
在品牌建设上,张国富有明确的底线意识。
他直言:"品牌没声量肯定不行。
"但同时对流量逻辑保持警惕,"没价值观的流量,极狐不要。
"极狐在传播中避免制造冲突话题,坚持"观点清楚、节奏自洽、说话带温度"。
张国富亲自上天门山挑战,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验证极限性能。
他主理的账号"极结号",内容聚焦产品细节、行业趋势和用户体验,建立起能引发共鸣的品牌表达。
技术层面,极狐不追求夸张的"首发"标签,而是选择能规模化落地的装备策略。
宁德时代电池、800V高压平台、5C超充这些核心技术,不是摆设,而是构成S5等主力车型均衡体验的关键。
渠道建设方面,极狐现在有约450家经销商。
张国富强调,经销商愿意跟着极狐干,看中的不是短期回报,而是长期靠谱的合作机制。
他用大白话说:"咱们不整虚的,就踏踏实实和伙伴们做事。
"在张国富看来,极狐正在打造的,不是情绪驱动的品牌,而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考验的信任体系。
它的成长轨迹,不是爆款传播的结果,而是组织能力长期作用的表现。
从某种角度看,在极狐的节奏里,销量只是阶段成果,真正难得的是组织能力和价值观的长期自洽。
"接下来,我们还有不少好东西要端出来。
"张国富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