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高、电比油便宜,增程车主省钱也图心安

在这个油价高企、电动车遍地的时代,增程车主的生活是一场“精打细算”的荒诞剧。深夜充电站里,理想L9的王师傅对着手机APP焦灼地守着电量,副驾驶朋友劝他烧油,他却连头都不抬:“一度电八毛,一升油九块,烧油?心疼。”这幕“抠门”戏,成为增程车主群体的日常写照。要问是不是舍不得用油?答案比表面复杂得多——这根本不是简单的节省,而是一场被迫参与的“精算师”日常。

先聊钱。用电和用油的成本差距,堪比小米和鲍鱼的距离。北京一辆增程车,百公里耗电约20度,折算只需16元;而油耗七升就是63元,一脚油门出去,四倍的差价瞬间让荷包缩水。哪怕车价三十万,谁和钱过不去?更何况,很多公司还提供免费充电,停车插根线,通勤就变成零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车主把自己修炼成了剪羊毛的行家。

油价高、电比油便宜,增程车主省钱也图心安-有驾

你以为大家都是被便宜诱惑去买增程车?其实“省钱”只是明面上的诱因。更真实的理由叫——焦虑保险。调研发现,90%买增程车的人,日常通勤不超过50公里,开长途纯属偶尔。但问为什么“背着”大个燃油增程器?许多车主坦白:“纯电标700公里,真跑只剩400公里。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再堵车,谁能不心慌?”一旦有“万一”,哪怕只是堵在高速上,没人想冒那个险。买增程车,其实就是把“焦虑”变现,用油箱换心安。

油价高、电比油便宜,增程车主省钱也图心安-有驾
油价高、电比油便宜,增程车主省钱也图心安-有驾
油价高、电比油便宜,增程车主省钱也图心安-有驾

但是精明的不只车主,车企的算盘才叫绝。别看你天天琢磨省那几块电费,理想、小鹏们盯的却是电池本钱:纯电车一块大电池动辄十万块,增程只要三分之一,成本立减五万到八万。这便腾出巨大利润空间。所以才有理想2024年靠增程车净赚56亿,零跑直接把价格砍到15万,销量还爆表。而纯电车呢?喊着环保,活活亏钱,一辆亏十三万,理想秒变“钱景”。

不过,“焦虑”转移罢了,并没有消失。增程车纯电续航普遍不到200公里,油箱很满,电却常常见底,三天两头忙着找充电桩。节假日高速上,纯电车主看增程车抢充电桩直翻白眼:“有油你抢什么?”增程车主也委屈:“用电习惯了,烧油割肉啊!”于是,本该因增程“无焦虑”,结果变成“充电焦虑综合症”,笑点背后是人人掉进了新能源迷宫。

有人信誓旦旦:“增程才是未来!”中国院士拍胸脯,认为增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主力军。但出海欧洲却遭冷遇:零跑出海德国,月销区区几十台。德国人质疑:“既然还依赖烧油,何必装模作样,买柴油不就完了?”中国消费者的精打细算、焦虑保险,离开本土土壤,似乎成了笑谈。

说到底,增程车不是科技创新的巅峰,而是沾满烟火气的中国式现实主义——油贵电便宜,充电桩不够,政策补贴有红利,老百姓要心安。市场上轰轰烈烈,不是大家非爱增程不可,而是大家都想在被割的同时多薅一把。不信?试问你我,关键时刻,是愿意拿安全感买油箱,还是孤注一掷赌电量?人人心里早有答案。

结局如何?无论外界如何讥讽,“增程”或许不会成为全球的新能源标准,但在焦虑社会的路口,它满足了中国用户独特的安全感和钱包“弹性”,用最接地气的方式雕刻出精致的生存智慧。不用油不是节俭,是种活法——在油电之间反复横跳,精明得让人敬畏,也让人忍俊不禁。而这,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灵敏的消费风向标。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