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一家摩托车商店里,店员听到中国品牌后迅速摆手:要买中国车?那边有两款,但我们从不主动推荐,它们通常骑两三年就报废了。角落里的落灰车型,默默诉说着二十年前那场惨烈的败退。
01、价格屠夫,昙花一现: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企业如潮水般涌向东南亚。凭借日本车三分之一的价格,重庆摩帮在越南市场掀起风暴:日本车卖2100美元,中国车直接砍到500美元。短短半年,市场份额从5%暴力拉升到80%,将本田、铃木等巨头逼入绝境。
02、自毁长城:
胜利的狂欢尚未消散,内战就以爆发。上百家中国厂商陷入恶性价格战,单辆车利润竟被压缩至30元人民币,最低售价仅170美元,比国内还便宜。偷工减料成为常态:车架钢材厚度削减30%,关键电镀工序被省略,螺丝尺寸越做越小。
越南消费者编出顺口溜:中国摩托买时笑,维修时候到要上吊!当日本企业重建售后网络、研发热带专用车型时,中国厂商的海外售后投入被砍掉90%。三年内,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强势回归95%以上,中国品牌暴跌至不足1%!
03、新能源战场:
二十年轮回,电动化浪潮给了中国制造第二次机会。在泰国C级SUV市场,比亚迪两款车型垄断超60%份额,把日系巨头挤下神坛。马来西亚市场,比亚迪总销量挺进品牌榜第六,成为唯一杀入前十的中国车企。贵州新狂野科技的电动摩托车去年登陆泰国后,凭借适应热带气候的电池技术,接连拿下老挝、哈萨克斯坦订单,30万台9亿元大单创下行业纪录!而OMOWAY电动摩托在印尼首发,以200公里续航和30分钟快充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04、阴影中的历史幽灵,熟悉的危机再度浮现:
比亚迪在泰国突然降价34万泰铢(约9400美元),引发老车主集体抗议,惊动泰国总理亲自调解。越南车市重现价格战,日韩品牌大幅降价促销,中国企业家疾呼:要抱团取暖,别再互相残杀。特斯拉突然撤销东南亚建厂计划,仅保留充电网络建设,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二十年光阴流转,历史给了中国制造两次叩响东南亚大门的机会。4500万辆摩托车的轰鸣声中,那些生锈的车架、断裂的链条,仍在诉说价格战的血泪教训。
如今,当比亚迪的电动SUV驰骋在曼谷街头,当OMOWAY的智能电摩穿梭于雅加达巷尾,真正的考验不再是技术突破,而是能否摆脱廉价=低质的魔咒。
没有哪个市场会拒绝性价比,但更不会原谅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玩家。
这场东南亚的新能源战场,你认为中国企业该怎么做?评论区留下你的智慧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