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将增加使用中国产零部件日本时事通信社9月17日报道

车友们,最近一则新闻挺有意思,日产汽车宣布要大幅增加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使用比例,目标是在2026年前削减2500亿日元的成本。 这不是小数目,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20亿。 日产负责采购的高管富田达三说得挺直白:中国零部件的质量稳步上升,成本竞争力极强,甚至已经在匈牙利、摩洛哥这些地方设厂,走向全球了。

咱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可能更关心的是:这件事对咱们买车、用车到底有啥影响? 日产的车会不会因此更实惠? 质量会不会有变化? 今天我就从一个车友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日产汽车将增加使用中国产零部件日本时事通信社9月17日报道-有驾

我得说,中国制造这几年的进步真是肉眼可见。 早些年很多人一听“中国造”可能还心里打鼓,现在呢? 不少国际大牌都抢着用中国供应商的零部件。 别说日产了,很多欧洲车企早就在悄悄增加中国零部件的比例。 这不是什么“降级”,反而是全球供应链优化的必然结果。 成本控制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说不定以后买日产车,价格会更亲民,配置反而还往上走呢。

再说质量。 富田达三也提到,中国零部件质量在稳步提升。 我自己之前去4S店保养的时候,和技师聊过几句。 他说现在很多国产零部件的耐用度和匹配度一点都不差,甚至有些比原来的还好。 比方说电池管理系统、车机屏幕这些,中国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技术迭代能力,确实让国际车企都不得不重视。

说到日产现在的车,我前段时间刚好试过朋友新买的逍客。 这车用的不少电子元件和内饰件,其实早就来自中国供应商。 坐进去第一感觉是科技感比老款强太多了,中控屏反应快,语音识别也挺聪明。 我朋友说开了大半年,没出过什么小毛病,保养费用还不高。 你说这跟零部件本土化有没有关系? 我觉得肯定有。

其实日产这一波操作,背后是整个汽车产业的大趋势。 全球化采购不是为了“省钱省料”,而是谁做得好就用谁的。 中国供应链在很多领域已经做到了高性价比和高品质并存,这不只是日产的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

咱们再往深处想,作为潜在车主,我们最在意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车价别虚高、质量稳定、后期养护省心。 如果日产能借助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把成本降下来,把品控提上去,那对消费者绝对是好事。 说不定明年改款的奇骏或者轩逸,就会用上更多中国制造的高品质零部件,价格还更有竞争力。

最后聊几句感性的话。 汽车产业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一台车从上万零件到最终落地,离不开全球协作。 中国制造被认可,不代表别的国家制造就不行,而是说明市场在走向成熟——我们终于不再盲目迷信“进口一定好”,而是更理性地看品质、看体验、看价值。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 车友们,你们怎么看日产这个决定? 如果今后日产的车因为用了更多中国零部件而变得更实惠、配置更高,你会考虑入手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