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这几天,你是不是也跟朋友约着逛街、吃饭、看电影?可我发现身边不少人,假期不旅游也不宅家,反而一头扎进了4S店,把逛车市当成了新潮流。要说这届消费者真精明,为啥?因为现在买车,简直跟捡便宜一样!
前几天刚出炉的第39周销量数据,让整个汽车行业都“上头”了。电动车老大一周卖了9万多台,眼瞅着就要冲破10万大关,连大众、丰田这种燃油车老将也周销破4万,环比涨得那叫一个猛。按常理说,销量都爆了,该松口气了吧?结果你猜怎么着?价格战不仅没停,反而打得更凶了!这操作,真是让人直呼“打脸”。
你说这车企是不是疯了?卖得越好越降价?其实啊,这背后全是“求生欲”。电动车这边,虽然头部玩家卖得风生水起,但别忘了,新势力淘汰赛已经进入读秒阶段。去年一堆品牌撑不住,今年更是卷到极致。你卖10万,我直接干到8万,他干脆贴着成本线卖6万。为啥?就为了活下去。消费者乐了,以前20多万的B级车,现在10万出头就能拿下,这谁顶得住?简直是“真香”现场。
再看外资品牌,尤其是咱们常说的BBA,以前那可是“走路摇头晃脑”的主儿,现在呢?动辄降价四成,天都快塌了。为啥这么狠?因为市场被抢得太厉害了。国产电车一个比一个猛,连带着合资油车也节节败退,BBA都快挤不进销量前十了,这脸面往哪搁?只能靠降价“支棱起来”,试图稳住阵脚。
就连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这种“国民神车”,现在也跌穿6万了。你说它们不赚钱吗?可能真没多少利润,但没办法,新排放标准马上要来,库存车清不完,年底就得砸手里。所以这波降价,不光是抢市场,更是清库存的生死战。“跌冒烟了”也得卖,不然更亏。
那咱们消费者到底该怎么看这波操作?我作为老车评人,带你从几个角度盘一盘。
先说外观和空间。现在10万出头的车,那设计感,真不是以前能比的。你看那些国产电车,线条流畅,风阻系数低,配上贯穿式尾灯、无框车门,晚上开出去,妥妥的“出片利器”。反观一些老咕噜棒子的合资车,虽然耐造,但设计上真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年轻人看了可能直接“劝退”。
再看内饰和智能化。这可是国产车的“王炸”。10万的车给你双联屏、语音控制、L2级辅助驾驶,座椅还带加热通风。你让BBA怎么想?以前花三四十万才有的配置,现在一半价钱就拿下了。国产车在智能座舱这块,已经“顶呱呱”了。而传统油车呢?很多还在用物理按键,车机卡顿,语音识别靠猜,这体验,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动力和续航方面,电车的优势就更明显了。百公里加速随便进6秒,城市代步电车就是“神车”。哪怕你担心续航,现在主流电车都500公里往上,快充半小时补能80%,完全够用。反观油车,哪怕卡罗拉、朗逸这种“省油王”,百公里油耗5-6升,长期用下来,跟电车比还是“油老虎”。再加上保养、保险,养车成本真不低。
安全性呢?很多人觉得油车更安全。其实现在国产车在安全上也下了血本,高强度钢、气囊数量、主动刹车这些,该有的都有。像一些车型,连车身扭转刚度都做到同级领先,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调校得也相当成熟,过弯稳,刹车准,完全不用担心。
那有没有对手能打?当然有。比如特斯拉Model 3,降价后也杀进20万内,品牌力强,三电技术牛,操控像“驾驶玩具”。但它内饰简陋,座椅硬,舒适性差点意思。再比如比亚迪秦PLUS,插混王者,油耗低到离谱,还能绿牌免购置税,但纯电续航短,高速还是靠油。
这么一比,你会发现,现在的选择其实特别清晰:要智能、要配置、要低使用成本,闭眼上国产电车或插混;要品牌、要保值、不放心新技术,那就看看合资油车,但得接受它在智能化上的“落后”。
所以你看,这波价格战,表面是车企“气得蹦起来”,实则是把实惠砸到了消费者脸上。贷款利率低,购置税免征,车还便宜,这可能是十年一遇的“上桌第一个动筷”的好时机。
以前买车,总怕买贵了。现在倒好,便宜到让人不敢信。但机会就在这几个月,电车免税政策年底可能有变,油车库存清完也就反弹了。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