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成移动电源,9城30项目如何实现车网互动新阶段?

电动车这玩意儿,如今遍地开花,谁都门儿清。

但您咂摸出点儿别的味儿没?

这满坑满谷的“电驴子”,不光是代步工具,还能给电网“移峰填谷”,缓解用电压力?

电动车成移动电源,9城30项目如何实现车网互动新阶段?-有驾

这不,国家敲定了首批车网互动试点城市,魔都、鹏城这些尖儿货都在列。

听着有点赛博朋克,好像电动车变身移动电源,随时准备给电网“反哺”电流。

可话说回来,这事儿真能一帆风顺?

官面上自然是乐天派。

瞧,顶层设计的调子早就定好了,什么“擘画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交融互济”,目标贼明确。

数据也漂亮得冒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都蹿到三千多万辆了,充电桩也跟下饺子似的冒出来。

而且,南方电网还搞过跨省联动的大规模车网互动活动,听着就气势恢宏。

但在这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下,猫腻可不少。

先撂技术这茬儿。

电动车电池这玩意儿,金贵得很。

动不动就高频充放电,寿命肯定打折扣。

电池厂家、车企,谁来兜底这部分损耗?

现在还没个准话。

再说了,您家那私人充电桩,够格吗?

能听电网的调遣,乖乖地在用电洼地时饕餮,高峰时吐纳吗?

电动车成移动电源,9城30项目如何实现车网互动新阶段?-有驾

这恐怕得鸟枪换炮。

电网也得跟着迭代升级,算力、网速,都得硬起来才行,不然就是“老牛拉破车”。

再瞅瞅标准。

您想想,不同厂牌的电动车,充电协议五花八门。

就像你说巴伐利亚语,我说吴侬软语,咋对得上暗号?

车、桩、网之间,得有一套通用的“黑话”才行。

现在标准体系还没立起来,这“对牛弹琴”的局面,短期内怕是难解。

更要紧的是营生模式。

说白了,就是谁来掏腰包,怎么分羹的问题。

现在主要的生计,还是靠充放电的剪刀差。

可问题是,车网互动的充电桩,造价更高啊!

砸进去的银子,靠这点蝇头小利,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而且,用户图个啥,要把自己的电动车,当成“共享充电宝”使?

总得给点彩头吧?

有人支招,可以捯饬个虚拟电厂,把零星散落的电动车攒成个团,参与电力市场博弈。

电动车成移动电源,9城30项目如何实现车网互动新阶段?-有驾

听着天花乱坠,但真刀真枪干起来,门槛也不低。

毕竟,电动车用户不是专业的电力玩家,对电力市场的门道,两眼一抹黑。

当然,也不是死路一条。

在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是硬道理。

电池的循环次数、安全系数,都得提上去。

电网也得捣鼓出更聪明的充换电站,能应付各种幺蛾子。

在标准上,得抓紧建立统一的章程,让车、桩、网之间,能无缝衔接。

在营生模式上,得好好盘算一下,怎么让用户、车企、电网,都能雨露均沾。

比如,可以探索新能源汽车给电网“喂电”的价格机制,让用户能拿到实打实的甜头。

其实,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水了。

像南方电网搞的跨省联动,山东搞的虚拟电厂,都是不错的探路。

上海、深圳、昆明、重庆这些城市,也都在马不停蹄地铺设充电桩,为车网互动夯实地基。

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车网互动这事儿,还属于“盲人摸象”的阶段。

想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还得啃下不少硬骨头。

归根结底,我们期待的,不只是电动车能更便捷地充电,更是它能真正融入到能源大盘里,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

这不只是技术上的精进,更是观念上的跃迁。

它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用更开放、更创新的姿态,去拥抱未来的能源挑战。

而这,或许才是车网互动真正的价值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